民国时期过七夕节吗?

须珍采须珍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今天是农历七月七日,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说起七夕节,人们自然会想到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七夕节是一个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在宋代,甚至“七夕七夕,妇人争相比巧”,形成一个盛大的“妇女纪念节”。那么,同样是庆祝爱情的七夕节,在刚刚成立新中国的民国时期有过吗?

事实上,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出于对伟大人民的感恩和尊敬,加之“婚嫁皆重牛郎织女故事”,所以,在现代社会,七夕节仍然受到年轻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家长所重视。笔者去青岛探亲时,曾听老一辈人谈论过昔日青岛庆祝七夕节的盛况。那时候经济尚不发达,青岛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情人节,但他们知道每年的七月初七,即“乞巧节”,便是牛郎和织女相会的节日,于是,这个自古就流传着与爱情有关的节日就这样被青岛的穷学生们欢呼雀跃地度过了。据老一辈人回忆,当时学生聚集在一起,通宵达旦地吃着瓜果零食,谈笑游戏。而青年男女更兴奋,他们提着头顶的大花,提着用白纸糊成的喜鹊,对歌击鼓,甚至赛诗录韵,来表达自己的对恋人的情感。特别是到了晚上,更是热闹非凡。人们点起香烛,摆上瓜果,对着牛郎织女所在的天河祈祷祝福。随后,还有“拜仙章”、“丢巧针”等仪式,来纪念这个对爱情永远忠贞的节日。

但是,民国时期的七夕节并没有现在这样受到普及和重视。据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资料记载,当时七夕节“虽是一种最古老的传统节日,而现代过此节者,实不可多见。市民中仅见有恋爱诸青年,在七夕节日,互置玫瑰青年,或送给他的情人表爱意,或在自己的床前,置放“牛郎织女故事”的剪纸,表达一种隐秘的恋情而已”。可见,当年的七夕节仅仅是一个青年男女暗中的隐秘节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