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年银元半脸是谁?

沈莜燃沈莜燃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民国的三年,也是中华大地处在剧烈变革的时期,全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内忧外患,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都在拼死力的挣扎求存。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关心的还是自己身边的一点一滴,怎样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生存。

或许人们并不知道,在中华民国的三年中,曾经发行过一种银币,那特殊的外形至今仍令许多收藏者趋之如骛,甚至它的边缘未被发现过,它是如何发行、为什么这样形状,收藏界也不知道。只是知道它的主图是一位坐在龙椅上的男人,而男人的脸却是一半面孔(半脸),另一半脸是光面孔。所以,它也成为了人们喜爱的“半脸”银币。

半脸银币正面的主图是一座城池,城池的上空有祥云纹饰。城池的下面有三株树枝形状的纹饰,它代表了人民政府与老百姓之间的鱼水之情。正面的左上方有“湖北造”三个小字,正面的下方有“银元”两个小字。左下方有该银币的重量和成色的标注:每一枚银币的重量有12克,含纯银245.33毫克,成色为84%。背面则是一条飞龙,盘旋在云层中,龙的下面有“辛亥三年”四个小字,旁边有壹圆两个字。

至于此币为何只采半面人像,有人说是出自名人之手,在未完成前其本人遇害,后来者又将人头砍去,遂成半面。而另一说法是,原来半脸龙银元的正面设计是一男一女二人头像,男的是大总统黎元洪,女的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结果因模仿英国维多利亚女皇头像而被英国政府告上国外。后该厂家怕受到影响而先将男像弃去,女相保留,但后经改朝换代,该厂家又将黎元洪民国大总统像恢复。上述两种说法,均源于生产此“半面龙”银元之湖北银圆厂。

关于这一事实,当年曾在湖北银圆厂当过车间主任的程济福在《华夏集藏》杂志2016第十二期上撰文回忆:辛亥年(1911),武昌起义之后,湖北军政府铸币。当时由武汉银钱局副局长兼汉口银行行长萧禹、武汉兵工厂厂长张振武具体负责新银元模产的试制和雕刻等工作。新币正面中央铸“汉阳厂造”,下刻“壹圆”二字,背面蟠龙,俗称“鄂字版”。“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改组汉口银行和银钱局,局长萧禹辞职。新任银钱局局长张绍曾,接任后,于1912年5月调汉口兵工厂厂长张振武办理银圆生产,接替之前的汉阳厂造币厂。张振武担任之后,重新将造币厂命名为:湖北省造币厂。当时造币厂的总监工为康心平。此后,该厂进行扩建,添置外国最新制造的先进机器设备。1914年4月,正式开铸袁大头,停铸鄂字系列银元。当时改版换模,需要图案样币,就找到汉口美银画像店画师汤慕陶,以日本大正叁年(民国叁年,1914)湖北省造币厂铸造试铸的”半个袁大头(半面像):背飞龙图案的银元为蓝本,重拓制袁大头图案,并制成银板,送厂按照样钱翻铸新币。

汤慕陶,字润身,又名汤绍陶。1893年生于汉口。早年肄业于湖北工艺学堂,学过铜版雕刻、金石篆刻等。1909年后,在汉口美银画像店当学徒,后升为画师。他还兼绘油画、宣传画和瓷绘等。50年代还担任湖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汤慕陶绘制的“半面袁大头”,因袁大头正面铸有袁世凯侧身半个面容像而得名。

收藏的有趣之处也在于即使同样的物品,在不同的收藏者的手里也会有着不同的故事,这也是我们喜爱收藏的原因之一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