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陪账品有什么时候?

蓟淑子蓟淑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解放前中国的金融体系极不完善,各地钱财流通不便捷,而且不统一,存在多种形式的币种。银圆是通用的大额货币,然而日常交易用的是小币,有银角子、角子、二角、铜圆等等。而同时,还存在着金元宝、银元宝这种巨大的财务不公开现象。 银圆券在1935年国家实行法币改革时开始作为国家主导货币。然而,在通货膨胀的打压下,银圆票子根本无法获得银圆,徒有其表,废纸一张。到了1948年由于国统区通货膨胀严重,银圆更加不值一文,那时期的银圆等于废铜。

由于当时的国家政府发行纸币“法币”,禁止银圆流通,但实际上民间使用银圆更方便。所以,为了杜绝银圆币流通,国家银行推出了有银圆内号的“银元券”,银圆内号即是在银圆的圆字中间加上阿拉伯数字,有面值为伍圆和拾圆两种。这种银元券事实上就是银圆,可以当做银圆使用。

当时,社会上还存在一种银辅币,俗称“银毫”。这是由中国银行印制的,有两种,一种是本币,一种是辅币。银辅币本来就是银圆票子,本身没有面值,只能当银圆使用。这种辅币因为发行量小,存世量也少,也是如今市场上很多人寻求的。

辅币和银圆的区别主要在于辅币的面值和重量都较大,而银圆的重量小,而且辅币在正面印有“中华民国”和“中国银行”的字样,而银圆没有。虽然都禁止流通,但市面上还能看到这两种银圆票子,辅币比银圆更为少见,这也是很多人收藏银圆的原因。

旧时的银圆,除了有官方的法定货币身份外,实际上还是一种保值和投机工具、一种财富标志和地位象征。由于黄金和白银作为硬通货,全世界各国都认可这两个金属的存在。所以当政治、战争、利息等影响,金银的价格会不断波动,所以银圆就成为了一个财富投机和转移的手段。

在民国时期,尤其是抗战前,中国银圆在国外是受人瞧不起的,不仅发行量大,而且成色差,在国际上的价格很低。但是,自从抗战以后由于战场拉锯战和大后方财政不足的原因,中国银圆在国际上的价格一下子就提纯了,等同于外国银圆。这个特性,很适合在战争时期进行国际金融操作。

从1937年抗战爆发到1945年结束,这段时期是中国银圆在国际市场中黄金价格上不断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中国银圆国际价格不断上扬,完成了白银资本化和国际资本化的过程。 抗战之后,中国银圆的国际地位又发生了变化,开始走下坡路。最终,银圆的国际地位被英镑和美元取代。从1946年到1948年,中国银圆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减少了91.8%。这时银圆已经完全丧失了它曾经拥有的神圣地位。至此,中国的银圆彻底告别了历史的舞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