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红色玻璃吗?
从清宫造办处的档案资料来看,玻璃在明代以前,被视为一种珍贵的天然矿物,被视为和玛瑙、水晶一样的宝石,而红色玻璃作为玻璃中最高级的品种,在明代中期进入中国宫廷之前,是作为贡品进口的。
中国自明代中期开始,琉璃制造开始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琉璃器制作工艺的进步,琉璃色彩的变化更加丰富,其中尤以红色琉璃最为珍贵。明代琉璃器除了皇家使用外,民间大量制造和使用,主要作为祭祀的明器和丧葬的冥器,其式样也往往作冥器处理。
到了清代,琉璃器的制作技艺有了新的提高,并大量制造和使用。康熙时,北京琉璃厂已成为著名的琉璃作坊集中地,所造琉璃器质地细腻,形制规整,颜色鲜艳多样,其装饰纹样多以吉祥图案为主,与皇家、民间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吉庆有余、凤穿牡丹、龙凤呈祥、博古、福寿等。同时,琉璃器还常被用作佛像以及佛像中的人物、动物与器物等。
在清宫中,康熙时期,对于琉璃和玻璃制品的进贡极为重视,所记进的玻璃品种主要有玻璃瓶、洋酒杯、玛瑙玻璃壶、玛瑙玻璃碗、玛瑙玻璃碗、玻璃双玉碟等。雍正时,进宫的红玻璃器皿的式样主要是瓶、瓮、盒与碗。乾隆时,进宫的红玻璃制作得愈加精致,除了瓶、碗之外,还有小茶盒、茶盘、汤盘、果碟、水盂等,这些器皿上都有精美的纹饰。特别是茶具非常精致,玻璃上画有花卉、松竹梅图案,用金丝、钿、镶嵌装饰,色彩富丽,晶莹剔透,玲珑剔透,显示出一种华贵的气质。雍正、乾隆年间,北京还有专门从事制造玻璃器的作坊,称为“宝华制造”。此时期北京所生产的玻璃器与康熙时期相比,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有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乾隆时期,仿古之风十分兴盛,玻璃器的造型上出现仿古瓷的式样,有的仿汝瓷、仿官瓷或者是仿哥窑、仿钧窑的式样,纹饰也仿画古画,以花鸟画为主。乾隆时期,宫廷中出现的玻璃器皿十分丰富,有瓶、瓶、碗、盅、盘及文房用玻璃水盂等,在清宫旧藏中还有珐琅及烧料所制的玻璃瓶、玻璃茶具等。
如雍正七年(1729)十二月所造的珐琅及烧料玻璃瓶,高30厘米,口径8厘米,瓶呈葫芦形,器内施天蓝色玻璃,器外施珐琅釉,釉色为酱色地嵌花纹,瓶身有开光,开光内绘彩色花卉,腹下承三覆式兽形足。足内所绘楷书“雍正七年十二月吉日造办处唐英造”。
而乾隆四年(1739)十一月制造的烧料玻璃玉壶,高8.5厘米,口径2.7厘米,底径2.6厘米,玉壶整体做桃状,壶盖为一朵四瓣盛开的梅花,壶体细颈,壶身腹部饱满,呈瓜状,小圜足。足部有“乾隆四年十一月,造办处丁玉窑监,郎中海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