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时期做木桶都用什么?
清代的桶匠一般以打制水桶为主,也有做面盆、痰盂等用具。木桶都是用柳板做成,一般要经过配料、刨光、打眼、上鳔、纳底、刨光等工序。
桶匠的工具非常简单,一副挑子,两头带着木柜,柜里有锤、斧、刨、凿、墨斗、尺等,制作的原料只有柳板。桶匠有游动的也有开店的,他们把打桶的行当称为“黄活”,因为它能盛水,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属水,为黄色,再加木桶多用柳板制作,柳叶似金黄色,所以认为黄字很吉利,故称“黄活”。
木桶用料是柳板。在冬天,桶匠把柳树伐倒,然后把其截成适当长度,用铡刀把木料铡成合乎要求的圆板。然后把铡好的圆板放到水里浸泡半年。泡好的圆板捞出晒干,锯成板条,刨光备用。
桶匠做桶,按大小下料,用刨子刨出合适的板条,用凿子在板条的接头处凿出楔口。按桶径大小选好圆木,把其制成桶底,然后把桶板围在桶底上,用斧子打楔子的方式把桶板合拢,再用刨子刨平。
然后制作桶梁,板条用楔子和大鳔钉在桶梁上,这样木桶的活儿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