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银子换铜板多少?

申卓祥申卓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初货币制度是银钱兼用,双本位制,两者之间以1000文等于1两银子为折算率。

但是到了康熙末年、雍正年间,国内经济逐渐繁荣,海外贸易迅速发展,从国外输入的银子也越来越多,中国的银价不断下跌。

结果就是:国家财政收入被“剥削”,商人“暴富”,铜钱滞销,各地钱局无法维持,被迫废停,造成市场上铜钱不足,银子充斥,从而导致银价下落,钱价上涨,二者之间的官方比价无法维持。

比价涨到580文、520文甚至500文换1两银子了。铜厂所铸的钱价高于成本,没人去买,所以造成钱贱如泥,大量铜钱废弃(比如流入铸造冥器的渠道。)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皇帝特降谕旨:为端正民风,严禁使用冥器,违者杖打六十,再行犯者,流放宁古塔。

到乾隆时期,银钱比价继续上涨,涨到450文左右,此后基本上就保持这个价,也就是所谓的“乾隆宝价”。

后来两广地区五仙铜制铜钱贬值,用银子交易日益普遍,官府度量均以银子计算。在乾隆四十七年到四十八年间,1两银子又涨到650文铜钱。

也就是说清代乾隆年间“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2000多元人民币”是错误的;按照“乾隆宝价”450文应该是1400元,考虑到乾隆后期银子更值钱,就按1500元算。

这个价格,如果按现在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应该是清朝银子还比现在钱值钱,清宫剧里皇帝和妃嫔们随便给几个下人赏几两、几十两的银子太“浪费”了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