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币字怎么写?
其实,从甲骨文时代开始,“才”字与“财”字的字形就几乎完全相同,都写作“贝才”或“财才”,它们的最初所指都是“财物”。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认为,“财”、“才”为形声字:“贝,才声。”“财,财,有余也。从贝才声。”清人段玉裁解释:“《诗》《书》皆谓之财,《尔雅》谓之才。财才义同,一字异文。”
在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自西周晚期,“才”字在字形上开始与“财”字分化,此后两者在字义上也渐渐分途:“才”字逐渐由“财物”义泛化为“有才能”义,“财”字则成为“财物”义的专字。
到了秦代,小篆将两字严格地区别开来,但隶楷中的“财”字与“才”字的字形仍然十分相似,“财”字下边两横多有连笔,与“才”字不容易严格区分。特别是清代,为了避讳皇太极清太宗的“泰”字,干脆就用“才”字替代“财”字,“才”字下边两横在书写时也不能连笔了,而且在口语中也普遍以“才”代“财”,所以出现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情况。这可真是个奇葩的避讳方法,好在清朝没多久就灭亡了,不然的话,现在我们还得说:“多才多福”、“才源滚滚”、“人才”呢。
当然,虽然清代人普遍“以才代财”,但“财”字在字典中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