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花梨木花几?
此几原为英籍匈牙利女画家凯瑟琳·考夫曼(Katharinepauline koffmann)旧藏。该花几长61.5厘米,宽42厘米,通高90.5厘米。几面攒框镶板,板面纹理细腻,冰盘沿下铲地浮雕夔龙纹开光,上压边线,光内浮雕螭纹。几面之下有束腰,几身腿部及牙板上均浮雕卷草纹,刀法娴熟,线条流畅,颇富神韵。
有束腰家具,在明式家具中较为典型。凡是有束腰家具,其牙条与腿足的接合处,都会因束腰的介入,在牙板上形成“洼堂肚”造型的壶门曲线,这种曲线,一般认为仿自商周的青铜壶,具有较强的装饰性。腿足外圆内方,四腿在足部呈外撇式,足端有“马蹄”造型的托泥。这种形状的托泥,使整个家具具有了很好的稳定性,马蹄内侧的线脚,又使整个家具显得更加庄重大方。马蹄的处理则使家具从上往下看,腿足不致于显得太粗,这样整个腿足造型上略细下略粗,粗细有度,给人以和谐之感。托泥的四角接合,采用45度单榫,即单榫“插肩榫”。
此几制作考究,造型圆浑,线角丰富,并集圆材、方材与扁材之变化于一身。在腿与牙板的拐角处,都铲除棱角,在牙板上形成柔婉的“倭角”。圈口则采用双“披水线”,与单“披水线”相比,这种造型的圈口既起到了断水(防止潮气沿圈口渗透)功能,又使口沿产生双层厚实的装饰感,同时也避免了使用单“披水线”时容易产生的单薄、偏斜的不足之处。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天圆地方”为本,家具制作也遵循这一规矩,故腿足内侧或家具的边框,常采用方材,称之为“边梃”,而家具的腿足外侧,则常做成与边梃相连的弧面,即“混面”,也就是民间所说的“面条”。为使家具更具柔美之感,制作时又在“混面”上做出曲线,称为“委角混面”,这种做法既使家具达到“圆而不媚”的效果,同时也增加了家具的坚固性。
此几在装饰上,摈弃了传统清式家具繁缛的装饰习惯,虽然在几面的下沿和几腿上浮雕有夔龙纹和卷草纹,并饰有“托腮”和“罗锅枨”连接腿足,但整体风格仍然是简洁、清秀的。雕饰部分和未作雕饰部分的比例协调,雕饰部分也因线角运用得当,使整个家具没有过分装饰的雕琢之感。
此几用材厚重,作工严谨,虽有束腰,但束腰与牙板是一体,造型简洁、浑厚、庄重,制作年代应为清早期,可作为家具厅堂的陈设,既可陈设书画卷轴,也能成为高坐时的配套家具,具有明式家具的遗风,是典型的清早期黄花梨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