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希堂作品有哪些?
三希堂珍藏的法帖很多。三希堂法帖第一种是《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传世书作中最负盛名的行书作品之一,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绢本,纵二十三厘米,横十三点五厘米,内容是王羲之向友人报复“佳”字。用笔浓媚妍美,结字雍容泰和,韵致悠扬,神行自在。是晋人风神萧散、韵度翩翩的代表之作。乾隆曾赞曰:“天下无双,古今鲜对”、“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短笺修竹、潇洒出尘”。
第二种是王献之的《中秋帖》行书,为王献之中秋之夜随手写给友人的便札,帖因其中有“中秋”二字而得名,亦称《十二月割至帖》,纸本,纵二十七厘米,横十一厘米。此帖书法,用笔豪迈矫健,自然流畅,笔画连绵不断,笔势如行云流水,任意挥洒,不加修饰。通幅字形奇险,但又姿态生动,欹斜之中不失平衡,古朴飞动态势跃然纸上。这种信笔写来,一气呵成的行书,在东晋末年已经达到了相当纯熟的程度,它是王献之创造的“一笔书”的珍品,是其“以神畅其物,得意而忘形”的得意之作。
第三种是王珣的《伯远帖》,晋王珣行书书翰。纸本,行书五行,共四十七字。纵二十五点一厘米,横十三点八厘米。王珣,字元琳,幼时小字伯远,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羲之的从侄,王献之的族兄弟。《伯远帖》是一通简札,记述王珣为亲人的病患而焦虑之情。通篇用行书写成,笔画圆劲通利,绝无滞涩之迹,风格流美,全帖气势连贯,一气呵成,是王珣传世的唯一墨迹。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齐名,统称“三希”。“三希”在乾隆时被收入京城皇宫,清末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被侵略者掠走。后辗转落入奕欣庆王府。溥仪逊位后,携往长春,后被当作礼物送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归运长春。后在长春红旗大街,新中国接收大帅府时,曾藏于此,解放后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伯远帖》是王珣给亲友赠言,文字行云流水,流畅飞动,字字独立而又笔意牵连,潇洒古淡,韵味清新,充分透出魏晋时期文人士族的风流和儒雅。《伯远帖》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王献之的《中秋帖》并列为“三希”,被乾隆皇帝视为“国宝”,珍藏于北京故宫禁宫“三希堂”。
三希堂法帖第一种是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此帖是以其书札中最著名的数行笔札,明代以来,被推为天下第一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