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服补子是缂丝吗?
并不是。有苏绣与粤绣两种。只有“赐服”有可能为缂丝。
清代的龙纹补子,文武一品的尺寸是25x25cm,至九品为15x15cm,皆为正方形。底色为明黄色,其上为五爪行龙,双龙抢珠。明黄色为清代皇帝的专用颜色,品级较低的官员只能用石青、石绿、海蓝、金黄等色。清代二品文官的补子为朱雀,三品为白鹇,这些雉鸡类的图案多用绒线织金锦做底纹,织金的纬线用捻金线,捻金线即用金箔包在极细的丝线上,然后扭成捻丝。清代的补服是官服制度的象征,是历代补服的集大成者。
从现在存世的清代袍服来看,几乎见不到用缂丝作补子的情况,如前所述,一般采用各色织金锦,或在素色的绫罗上用彩线刺绣。但有一种特殊性质的袍服,其补子用极精美的缂丝为之,这就是“赐服”。明清两代皇帝在遇到重大典礼、重大灾祸、天灾或帝王妃嫔、皇子公主生病时,常常要停止朝政,禁天下嫁娶,全国停止屠宰,并要求在朝文武官员、王公贝勒等人都要更换服饰,着素衣,并要求他们将原先的朝服剥去袍面,只着素纱袍身,这种剥去袍面的朝服用“补服包袱”包好进献给皇帝,由皇帝用内府的五色素绫将补子缝上再依次赏给献袍的人。清代皇帝给重臣如王公亲贵、军机大臣、总督巡抚等赏赐的补服在制作时更为精致,特别是补子多是用极精美的丝料织成,或刺绣,或缂丝,这种被皇帝赏赐过的朝服因其有皇帝的恩宠,其价值更是远远超过原先的朝服,被称作“赐服”,是极高的荣耀。
清代宫廷内府及江南地区都有缂丝作坊,除江南地区由地方进贡外,内府的织染局还专门从事御用缂丝品的生产。在清代历年的进贡物品中,每两年就有江宁织造专贡的“彩织孔雀金线锦桌围一副”,这是清代进贡品中级别最高的贡品,每年的“万寿节”、“冬至”等重大节日,皇帝才能享用此物品。从现存的一件“清彩织孔雀金线锦桌围”看,这件皇帝专用的华贵丝织品,其色彩极其丰富精美,有红、蓝、紫、粉、黄、绿等色,最华丽的是各色孔雀牡丹纹地上满饰金线纹样,整个桌围金光灿烂、华丽无比,特别是它以纬管纬金线,纬线为捻金线,捻金线是用金箔包裹在一根细丝绳上做成,如此多的捻金线,足见其用金之多,价值之高,它确是皇家最华贵的丝织品。这件桌围的构图以紫地双凤纹为中心,四周分为十方八圆的开光。开光内缂织折枝花卉、宝相牡丹、四时四季花果等,与桌围上的经络形成和谐的图案。开光外满饰牡丹纹、如意纹、蝙蝠纹、万字纹及八吉祥纹等。此桌围既可围几案,也可作为帷幔,还可作披肩。从这件桌围的奢华华贵看,用此类丝料制作的龙纹补子定是光彩夺目,华贵无比。从织物的结构看,桌围内以捻金线作纬管纬,这种织物结构在明清时期丝织物中被称作“织金”。如果用普通的纬线作地,则称“妆金”或“妆彩”,桌围的主体部分均用这种方法,而开光内的花、叶、枝干等纹饰用普通的纬线作地,上面缀以小块捻金线纹饰,用缂丝织就,开光外的纹饰大多也是用缂丝织就。这种“妆金”或“妆彩”加缂丝的织物,在“赐服”的补子上多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