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是如何给玉抛光的?
清初玉器的抛光工艺主要沿用明代的传统工艺,一般都用解玉砂加水或油在玉器的表面反复研磨进行抛光。根据玉器的粗细,在研磨中解玉砂要不断变换号数。解玉砂的号数用目量来区别,即通常说的目数。一目就称一号,如一斤沙里有2000目就是2000号。号数越大,沙子越细。解玉砂磨完以后再用抛光砣加解玉粉研磨。
玉器抛光的好坏与玉料本身的质量也有关系。质量好的玉料光滑滋润,抛光后晶莹剔透;而质量差的玉料、石性大的玉料抛光后的表面总是显得有些干涩。玉料的质量优劣以及成器后要求不同的效果,形成清代玉器呈现出多种不同的抛光风格。总的说来,清代玉器抛光风格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细腻滋润型的玻璃光泽。用料一般是新疆上等的青白玉、羊脂玉、白玉等,采用最细的解玉粉多遍研磨精抛而成。这是清代玉器最理想的抛光风格,代表了清代玉工抛光工艺的最高水平。
第二种风格是温润型的亚玻璃光泽。用料是质量较好的新疆玉,通过较细的解玉粉多遍研磨精抛而成。光泽不及第一种风格通透,具有温润、含蓄的审美效果,代表作品有清乾隆和田玉籽料雕花卉纹圆环佩。
第三种风格是滑润型的亚玻璃光泽。用料多为有石性的玉、地方玉,采用的解玉粉也较粗,研磨遍数也不多,因此光泽不及前两种风格好,但仍具有滑润的效果,代表作品有清乾隆青玉饕餮纹方尊。
第四种风格是滑润型的蜡状光泽。用料多为硬度偏高的玉石、地方玉,一般不采用解玉粉磨光,而是在玉器表面擦上一层颜色相近的石蜡,以增加玉器表面的透明度和光泽,代表作品有清乾隆青玉双龙尊。
第五种风格是亚光的摩氏光泽。多在仿古玉器的表面罩上一层亚光,以表现出古朴、庄重的审美效果。清代玉器的抛光风格还有过于干涩、晦暗,效果不好的玉器。特别是清代中期以后,随着玉器生产规模的扩大,任务的增加,一些玉器在抛光时没有完成规定的研磨遍数,也影响了玉器的抛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