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书法金石味?

蔚桃凡蔚桃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书画在历史上,除了文人画之外(文人画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另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帖学、碑学的对立与互补。 所谓“帖”一般认为是指魏晋以来流传下来的书家写的法帖;而所谓的“碑”则多指汉代及汉以前的刻石,如《礼器碑》《石门颂》等。

从历史来看,两汉时代的石刻是上承篆隶传统下开章草新势的,对后世书法影响极大。但自东晋以降,书坛重“二王”书风,即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以及其后的颜真卿为代表的帖学,独步天下。到了清代中叶,出现了包世臣、邓石如和康有为等人的碑学,并形成了新的书风和审美取向。 虽然碑学兴起的时间不长,但其意义却很重大,因为碑版上字大多为刀刻而成,字形多变,笔画简省,结体奇肆,有天然古朴之气。这种朴拙之美正是帖学所缺少或刻意摒弃的风格,因此它很快就吸引了众多书法家,包括很多帖派的书家都转而进行碑版的创作和研究,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邓石如、伊秉绶、何绍基等人。他们的作品往往带有明显的金石气,后人就借用金石的名称来概括他们作品的艺术风格,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们所说的“金石气”(这里说的“金石气”主要指的是一种特殊的趣味,而非艺术风格)。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之——1920年,鲁迅先生曾应当时北京艺专校长蔡元培之约去学校演讲,讲题即为“美术观”。他在演讲中提到碑学和帖学的问题时说道: “我们平常所说某家的书‘带有金石气’的‘金石气’,就是说他的字体像魏碑或唐石刻印板字的意思,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我想这种误解的缘故,大约由于古代的刻字多用刀凿,不像后来的印刷用了铅字,所以看起来仿佛有别。但是原来笔和刀并没有多大的分别,只是墨是固定的东西,写在纸上不能改动,所以只好想着定下来写,而用刀刻也不便改动,所以也只能想着定下来刻了。……我以为研究这些书法的人,倘要避免误解,只要知道所谓‘金石气’并不是什么奇特的品调罢了罢!”

这段话很有意思,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对“篆刻”“金石气”的理解是很深刻的,他实际上已经抓住了“金石气”的本质特征——“像魏碑或唐石刻印板字”,并且指出了人们之所以会产生误会的缘由是由于对古代印刷术的错误认识所致。至于为什么古人要把一些名碑名碣拓了下来作为字帖流传后世呢?是因为它们具有独特的趣味吗?还是说这种趣味是一种艺术追求的结果呢?恐怕都不是吧,主要还是因为这些字在书写的时候都是直接用刀雕刻出来的,因而呈现出了一种不同于毛笔书风的自然天成的美,而这种美也正是后世很多人欣赏它们的原因所在呀。所以说“金石气”实际上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必然结果,它与碑版文字一样,都是一种艺术现象的存在而已。 “金石气”并非一种具体的书法样式,而是指那些由石刻而来的书法作品所表现出的一种自然天成的、朴质雄强且极富个性特征的审美趣味。

优质答主

我认为的“金”应该指的是古铜器上的刻文。 这种文字多出现在商周时期,其风格是方折、峻利、古拙而朴茂。

其次说石,这说的是碑刻字。在秦代有石刻,东汉以后,石刻之风盛行起来。 比如西岳华山庙碑,这个碑是东汉熹平四年十月立的,至今近2000年了; 还有北魏孝慈皇帝为高道悦立造像记和南齐永明七年正月建的灵鹫山经藏石铭等。这些碑石上镌刻的文字,都带有典型的魏碑风骨!

最后总结一下 金石的含义包括两种内容,一种是指青铜器(金),另一种指碑版石刻的字迹(石) 至于说到“味道”那可是个抽象的概念,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会和理解. 希望我的理解能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