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和翡翠有什么不同?
在《玉石之路》这本书里,作者陈国达老先生对“玉器”一词做了如下解释: 广义上的玉器是指由各种矿物晶体或含有矿物的岩石所制成的雕刻品;而狭义的玉器(本书的论述对象)则专指由透闪石软玉、阳起石软玉以及绿松石等少数几种矿物原料经琢磨雕琢而成的工艺品。 “广义的玉”概念包括所有具有美丽色彩、光泽、质感,有一定硬度且可雕性的岩石,也包括一些矿物集合体如玛瑙、碧玺、孔雀石等等;但是作为珠宝鉴定人员通常只关注于狭义的玉概念。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玉”的概念早已超出了上述定义的范围,它已经与道德情操、礼仪文化、宗教信仰乃至政治统治融为一体了,是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 至于题主的问题呢? 简单来说:“玉”是一个涵盖范围很宽的名词,其中包含有“翡翠”,但"翠"并不是全部“玉”。
另外关于古书中记载的“翡翠”,可以查一下它的来源。 关于这个传说,还有一个版本是: 1470年,葡萄牙人到达了印度海岸,并从当地土著手中获得了一块玉石。由于这种玉石是绿色的,葡萄牙人将它带回了葡萄牙。当时人们还没有绿色宝石的说法,所以他们就把绿色宝石称为“Fraisal”,也就是“像树叶”(leaves like)的意思。后来,英国人又将这种宝石叫做“frankmalu”,即法语中的“像翡翠树叶”。随着葡萄牙人在东南亚地区逐渐建立起了殖民地,他们开始用本国语言称呼这种玉石为“JadeiteFranscak”,从而诞生了如今我们所说的“翡翠”名称的由来。 从这个传说的出处来看,显然“翡翠”这一名称应该源于葡萄牙语。那么为什么又会出现上面两种说法呢? 一种观点认为,15世纪初葡萄牙人尚未涉足中国沿海地区时,就已经有了将绿色玉石称之为“jadelitre”的习惯。而到了16世纪中叶以后,他们才首次接触到了中国的软玉和硬玉,并将它们分别命名为“Chineel jadeltter”“China Jade”或者“Chinese Greenstone”[2]。由于葡萄牙人和中国人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彼此之间的交流也比较有限,因此双方在对同一块玉石进行命名的时候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而导致今天我们在文献资料中看到了两个完全相反的说法。另一种观点则是认为,“JadeiteFranseck”这个名称最早是由阿拉伯商人从希腊文翻译而来,并于17世纪被荷兰人所采纳。 而英语国家在借鉴荷兰人的表述方式时,却误将其看做来源于葡萄牙语的词汇。所以才会有“Cantonese Jade”这样带有明显东方色彩的名称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