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颜色会消失吗?
会,但是几率很小。 翡翠是天然形成的矿物晶体,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在开采、提炼、加工过程中,由于外界作用的影响而可能产生各种变化。其中有些变化是对其原有的外观和内部结构产生了影响,我们称之为“变质作用”;也有一些变化只是外部表面现象,比如抛光后的光滑程度、表面光泽等,这些我们称为“表生作用”。这两种作用都会导致翡翠出现外观上的改变,但不是所有的改变都能产生“美”的效果,有些时候反而会令其失去美感。
1. 变色反应 由于翡翠是由多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故其在化学组成上具有多源性。因此在接触含有其他矿物成分的溶液时可能会发生化学溶解,从而产生褪色或者变色效果。不过这种反应需要比较特殊的条件才能进行,例如含有铬金属的自来水就会使黄色、灰黄色的翡翠逐渐变为浅绿色。
2. 石花消失 所谓石花,又称斑纹或点状物,它是翡翠中除色彩外另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即由许多细小微粒聚集而成的团块。这些小颗粒可能是铁锰氧化物或其他矿物质,它们被包裹在透明的宝石晶体当中,形成五彩缤纷的点状、条纹状或其它形状的图案。这些图案与色彩构成了独特个性的翡翠。不过,如果这些带有颜色的微粒遇到一些酸性物质时,则有可能被溶解掉,从而导致石花(色斑)变小甚至完全消失,使得翡翠变得干净通透,视觉效果提升很多。当然这个过程也是很缓慢的。
3. 表面磨损 当一块原料开采出来后,除了观赏价值之外,还可能面临着被雕琢成饰品。在这一过程中,原石可能会受到切割、研磨、抛光等步骤的影响,而出现磨损现象。特别是经过切割后,一块原本完整的原石可能会被剖开,这样不仅会丢失一部分原本的颜色和品质,而且整块原石也可能因为部分磨损而导致整体价值下降。对于某些质地细腻、颜色美观的翡翠来说,若是经过精心打磨和抛光,是可以获得很高赏价的。相反,若是在制作过程不注意保养,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