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白充填翡翠是什么?

通凡美通凡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漂白充填”是一个行业黑话,指用来制作假翡翠的一种做法。 首先,从原料上说它不一定是“翡翠”;其次,它是用人工方法对原料进行处置以达到欺瞒消费者目的的做法。 所以,严格来说这种加工手法并不算真正的“加工”。 由于天然翡翠原材料的价格很高,而一些质地不好的翡料或翠料,如果作为首饰原料使用的话,往往无法获得好的经济收益。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并避免损失,有些厂商会选择通过化学手段对这些材质进行改良——也就是所谓的“漂白充填”。

就是先用强酸碱溶液浸泡,使原料的鲜艳色泽消失,再填充入塑料、橡胶类材料,从而做成各种各样的翡翠饰品。虽然工艺简单,成本低,但做出来的假货光泽差、透明度差,且经过长时间佩戴会褪色,露出破绽。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假翡翠”中,90%以上都是这类“漂白充填”货色。

这些假翡翠有的外观比较朴素,有的则仿冒得相当逼真,需要仔细辨认才能识破。特别是一些售卖价格极为低廉的假翡饰,更需要格外小心。 要识别是否经“漂白充填”,主要有3招。

第一,看颜色。经过处理的翡翠颜色一般不自然,在色调上显得过浓、发邪、发黑,而天然的翡翠颜色一般为淡绿色(苹果青)、艳绿或阳绿(帝王绿)。另外,有些假翡翠的颜色是经过染色剂染出来的,遇到热水或清洁剂时,很容易掉色。第二,看结构。天然翡翠的结构通常较紧密,且具有明显的纤维状结构。而假的翡翠结构松散,甚至可以看到里面有着清晰的云絮状纹理。第三,看表面。真的翡翠制品表面经常会有凹凸不平的现象,而且会有淡淡的油脂感或是蜡质感,看上去很有灵气。而假的翡翠表面一般比较光滑,尤其是那些经过抛光处理的假翡翠饰品,光泽很亮而且均匀。

吴明双吴明双优质答主

所谓“漂白充填处理”是对一般“黄蜡石”(低档翡翠)或石英岩进行处理。“石英岩”与翡翠成矿条件不同,它由石英颗粒组成,是次生矿床。一般呈灰白到浅黄色,半透明至微透明,仅用于制作手镯。“黄蜡石”的石英颗粒为隐晶质,呈黄色、棕黄色或褐黄色,不透明或微透明,仅用于制作摆件或动物件。这些原料的表面常有风化斑点、条带等,成因是钠长石的风化变色或外来物质浸染,使其价值降低,利用“漂白充填处理”改善外观质量可以提高其价值。

对这些低档原料进行“漂白充填”处理,是首先加热浸泡在去污剂中,将裂隙中存在的污物溶解。然后放在酸性溶液中(浓度10%-30%的盐酸溶液)浸泡,浸泡时间据裂隙的发育及溶液浓度而定,通常在1-3天。这样将裂隙中存在的次生物、风化物及钠长石(翡翠中常存在的伴生物)彻底溶解,使裂隙变得干净,将裂隙的表面变得粗糙。再继续对处理的材料进行加热煮沸,将裂隙中的酸及杂质排除,再将材料放在清水中浸泡,使材料中的残余物进一步排除。当裂隙及内部变得干净后再放在环氧树脂等有机胶聚合物中浸泡,由于裂隙变粗糙及加热后裂隙张开,因此在树脂加压下充填到裂隙中,将裂隙胶结起来,并封闭裂隙不再受外界物质的浸染,同时提高了材料的韧性和耐久度。

由于材料中原来裂隙中的物质为暗色杂质,与周围翡翠晶体颜色不致,严重影响外观质量,当裂隙被环氧树脂(颜色与翡翠近)充填并排除裂隙中的杂质后,材料的外观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提高了翡翠的价值。

用于充填的聚合物是环氧树脂。将树脂加热到120-140℃,使其聚合度降低,粘度变稀,以利于充填到裂隙中。当充填后冷却时变硬,将其封闭不能在受外界浸染。由于处理前后的翡翠外观变化很大,往往低档品变为中档品,因此在市场中常见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