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石是怎么形成?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意思,可以写一篇短一点的解答。 首先明确一点,A货和B货不是鉴定结论,而是商业称谓。
A货是指天然翡翠,没有经过任何人工处理;而B货是指经过化学方法清理干净杂质,提高透明度和亮度的翡翠。 C货是指染色翡翠,颜色是人工染上的。 D货是指假翡翠,用其他矿物加工冒充的翡翠。 那么接下来简单说一下形成过程—— 先说最简单的那种,豆种、油青种之类的,这种翡翠比较简单,主要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比如岩浆侵入地面冷却结晶形成的翡,以及变质作用形成的翠。
其次就是比较复杂的,比如花青种,这种主要是在岩浆形成的过程中受到外力干扰而形成的。 再然后就是更复杂的一些,如冰种、玻璃种等等这些,主要是由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具体形成的过程就相当复杂了。现在研究的都不清楚,都在摸索阶段……
当然还有很多特殊的品种,比如白底青种,阳起石种,还有水沫子等,具体形成的过程就不太清楚了……希望有大佬指导~
翡翠石形成过程:其一是由接触变质作用或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硬玉岩及翡翠岩,再经风化剥离后流入河床,经河水搬运形成的砾石翡翠。这种翡翠由于在河床中经受磨圆和冲洗,表面清洁,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和色形,色、水较好,所以质量好,价值也高,在长期的开发中已经开采利用了70%以上,目前保留在河床中的数量已经不多。缅甸开采砾石翡翠的方式多是淘采,开采方法并不困难。
其二是由接触变质或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硬玉岩及翡翠岩原生矿床。由于尚未经受风化作用,质量较差。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硬玉岩及翡翠原生矿产地位于缅甸北部南渡河谷地的帕敢和后谷等处,那里从1956年开始开采,开采过程异常艰辛,该矿床位于海拔200~1100米的山地中,地势十分险峻,全部采场都是靠原始的采矿方法由人工开凿而成,开采和运输十分困难。开采出的原生矿要经过破碎、拣选、锯锯、磨光等加工和鉴定工艺流程,才能得到质量较好能用于装饰材料和玉雕工艺品的原料。
一般而言,翡翠由原生岩矿开采出来后,质量只占翡翠质量的七成。所以,目前国际上有关翡翠的研究,除地质科学、宝石科学等领域外,还有矿石破碎、拣选和优化处理等方面的研究。
翡翠石分为缅甸产和国产。缅甸产翡翠产在细河床中,又分为老坑和新坑两种。老坑颜色纯正,透明度高;新坑颜色灰暗,透明度低。国产翡翠主要产于云南与缅甸的接壤地区,颜色暗,水头(透明度)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