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如意刻的什么?
我们常见的“如意”,是如意的标准形象——云头、身管和勾尾连成的一根曲尺形状。 但这个形象的“如意”, 出现得很晚-大约明清时候。在明代,官员们开始佩戴用玉制成的“如意”作为装饰;而到了清代,这种习俗就更盛行了。因为皇帝姓爱新觉罗,“新”字的谐音“心”,所以这时的如意就叫做“吉祥”。
但题主说的那个小物件并非传统的如意形象。它是唐代的“搔杖”或者叫“拂尘”(不是“妃子笑”),是用羽毛或者马尾制成端部带有梳子的扫帚状工具。用来扫落头发上的灰尘,也象征性地扫除官场上和世间的“污秽”。 这种工具到宋代还有,后来慢慢就消失了。变成一种文房用具。
从题主图看,它的样子已经有点像“如意”了,但是头部没有如意云头,而是类似毛笔笔尖的那头。 这是因为,虽然它在实际生活中代表的“扫去尘埃”的意思,但是在文人眼里,它更是个象征性很强的吉祥物。代表着“一尘不染”的高洁人格。
因此在文人画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它作为“吉祥物”出现在画面正中。比如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张宣的《周敦颐像》等。 这件东西还有个特点,随着身份的不同,它的材质也会有不同。地位较低的人家使用的,是用竹子做杆配以麻丝做帚。有钱人用的则是象牙柄、乌木柄等等。价格很贵。
吉祥如意源于古代的一个神话:从前,天上有一只玉兔,玉兔在云里跑,跑着跑着,就掉下来一颗牙齿,从天上掉到人世间变成了一只玉鹿。这只玉鹿走一路、停一路,看到哪里有苦难,看到哪里有不快乐,它就用它的角一指,那些不快乐、那些苦难什么就都没有了,都吉祥如意了。后来,人们就用玉做成鹿的样子,取名“灵仙瑞兽”,后来就简称为“如意”。
吉祥如意是中国的吉祥符号之一。如意,旧时为宫廷中的赏玩之物,用作搔背,由天然灵芝做成,造型为头大、茎细,柄端作手指形,或三、五分叉,古人能用手拿它“搔”不到的“心”之“痒”,“搔”掉烦恼,带来快乐和顺心,吉祥如意。
吉祥如意,如意,古代人从灵芝“吉祥物”那里取得灵感,做成能够搔到“背后”之痒、搔掉烦恼、心里开心如意的一个物件,又给它取了一个“吉祥物”的名字曰吉祥如意。它的象征意思就是:心想事成、万事顺利,吉祥如意。人们不但把它做成灵芝样子的物件,还“复制”成吉祥钱币,人们天天把它玩在手里、戴在身上、放在屋里,用它给自己带来吉祥如意。
翡翠如意是古代吉祥如意的衍生品,它是人们用最珍贵、最永恒的翡翠原料,按照吉祥如意的造型制作的吉祥物品,象征祥和平安,万事如意、大吉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