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上面有很多黑点?
在宝石学中,有这样一种情况,当一颗宝石内部出现大量的内含物时,尤其是颜色与宝石底色不同的色彩,就会形成如同地图一样的花纹,这种现象称为“地图纹”或“花纹斑”;而当这些内含物是黑色时,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黑点”。 “黑点”在翡翠中的表现形态各种各样、有大有小、有单有双……其成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第一种就是题主所提到的,原生杂质形成的黑点,因为某些元素(Fe、Ti等)的原子量小、离子半径大,容易进入晶格间隙而形成有色离子沉淀,进而形成黑点; 第二种是由于翡翠在生成过程中受到地质应力的作用,导致其中的一部分或全部绿色向上扩散运动,同时伴有黄色色调的矿物颗粒向边缘移动,从而在内部相对绿色较弱的部位留下褐黄色的痕迹,最终形成“黄雾”,而在绿色最集中的地方则形成“绿雾”,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些翡翠原料及成品,有时甚至可以观察到这种雾的状态(图1).
当然,除了以上两种较为常见的形成原因以外,还有由于后期矿物的渗滤改造效果形成的黑点以及其他人为因素等原因。但无论怎样,对于珠宝玉石来说,只要存在瑕疵,不论大小其价值都会受到影响,如果瑕疵较多,甚至可能会彻底改变其原有的品质,在购买翡翠时,一定要仔细辨认,以免买错后悔莫及!
翡翠上面有很多黑点可能是以下两种原因:
一、翡翠内部的黑点是生长过程中伴生的硬玉矿脉或者角闪石,属于翡翠的硬度较低的杂质点,通常颜色都偏黑,绿油青翡翠内部常见的黑色的棉花团就是角闪石杂质晶体。虽然色黑,但这是翡翠在生长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如果不去翻云覆雨的加工处理,在肉眼上也是可以观察得到。
二、因为内部的绿色不均匀,在雕刻的时候会适当的保留绿色,将颜色较暗的部分雕去,但是往往颜色较暗的部分与黑色杂质比较接近,如果杂质太多,就难免会有切在成品中出现,这类翡翠的内部黑点较多。
了解了内部黑点形成的原因,我们继续来了解这类翡翠与“染色蜜蜡处理翡翠”的区别。这种染色蜜蜡处理翡翠是用强酸浸泡去翡翠表面原有的细小裂隙及杂质,再将蜡染进去,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原本不理想的低档翡翠的表面看起来通透,颜色、绿色饱满(实际上绿色是假的)。这种处理的翡翠虽然通透、颜色好看,但这种翡翠经不起岁月的打磨,岁月不仅不能沉淀它的美,反而会丑化它。这种翡翠佩戴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绿色部分越来越暗,黑点也越来越多,直到最后完全变黑,这样的翡翠不仅不保值,还越戴越贬值!另外用热针接触这种翡翠,会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翡翠也马上变黑。
总结:带有黑点的翡翠,如果是在翡翠内部与周围绿色融合或者形成翠性,那这样的黑点通常都是翡翠在成玉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如果是在绿底子的表面(并不是从内部长出来的),且黑点较多,这样的带黑点的翡翠要小心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