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和水晶翡翠的区别?
谢邀。 这个问题我十年前问一位师兄,他给我的答案是这样的——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玉和宝石都属于矿物晶体,只不过玉的成分更为复杂,属于硅酸盐晶体;而宝石是二氧化硅(SiO2)组成的单矿物多晶体的集合体。因此从化学成分上来说,玉和宝石没有区别。”
“但是,人眼是不能分辨两种晶体形状上的细微差异的,所以把带有明显颗粒感的玉称为宝石显然是不合适的。同样,如果仅仅因为一种石头含有玉石元素就命名为玉也不合理。只有当这种矿物晶体受到外力作用,形成特殊的形态并在力的作用下保持住这样的形态时,才可以称之为玉。” “什么样的外力的机会才能形成玉器呢?地质学告诉我们,只有高温高压的条件才能够让矿物晶体发生塑性形变,这样的条件在地球内部存在但却无法到达地面。所以,天然形成的玉,肯定是地底下挖出来的。”
“那是不是地下挖出来带着明显颗粒感的矿物晶体就是宝石了呢?也是不对的。因为除了化学组成之外,判断宝石的最重要标准在于其加工后是否透明。对于大部分宝石来说,如果不经过任何加工,仅仅打磨成薄片,是无法看到内部的晶体结构的。这是因为,宝石中的各种颜色都是由其内部不同的离子导致的,这些离子被包裹在透明的固体介质中,不借助外在的光源,我们就看不到其中的结构。这也是我们评价一块宝石最主要的标准——透明度。”
“但是玉不一样,因为是半透明的物体,即使只是磨平表面,我们也能够从旁边看见内部的晶体结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透’或者‘透度’。这就像玻璃与水晶的关系一样,虽然都是硅氧化物,但水晶绝对是宝石,而玻璃绝对不是。原因在于,玻璃的主要组成虽然是二氧化硅,但是却不是纯净的硅氧四面体,而是含有较高百分比的二氧化硅-氧化铝熔体,因此不可能具备宝石的透明度。同理,玉虽然是含有较多水分的硅氧聚合体,但是也具备一定的透光性,符合宝石的判断标准,所以可以算是宝石。不过,这样的玉算不上是好玉。”
以上,均摘编自《宝石学基础》教材,侵删。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玉和宝石都属矿物晶体,但是玉的成分更复杂。
2.玉和宝石都需要高温高压才会形成,并且在外力作用下保持一定的形态。
3.玉的透光性与宝石不同,不具备宝石的透明度。 但是,上述内容仅仅是确定了玉和宝石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说明什么是玉、什么又是宝石。对于珠宝鉴定而言,最关键的问题其实是如何划分玉和宝石的边界,分清哪些物质该归入玉的范畴,哪些该划入宝石之列。要解决这个难题,就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鉴定组分。所谓鉴定组分,就是指由于某种特定原因而形成的,既具有玉的特征又具有宝石特征的中间类型。
例如,青海所产出的绿色和田玉,其有机质含量较高,在白玉或者是青白玉的基础上,因为含钙镁矿物质的渗入而呈现出一定颜色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并不显著,而且绿色色调不够纯正,富含绿色的和田玉通常质地也比较粗疏。同时,这类和田玉往往具有较好的韧性,不易碎,具有可雕琢性,但是加工后的成品透明度一般较好,基本能达到宝石的水平,所以应该归入宝石的一类。
再如新疆产的碧玺矿,由于其色散低、透明度好且硬度比一般玉石高,所以刚开采出来的碧玺原石往往会呈现出类似玻璃的亮晶晶感,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宝石。但是,这种碧玺的染色效果非常好,用强酸碱浸泡后,原来的艳绿就会立即消失,露出里面的绿色泥石粉,变成一堆毫无价值的垃圾。无色的透明宝石或是有一点点颜色但非常淡的宝石,确实由可能是由这种绿色的碧玺原石经过加工而成,但是因为其本身的价值很低,所以根本不能算是优质宝石。另外,碧玺的原生矿大多产于岩浆中,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也会形成一些特殊形状,这在其他宝石上是难以看到的,这也是碧玺作为宝石的一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