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什么时候火的?
在民国时期,翡翠就已经开始流行了,不过当时上流社会和文人墨客更青睐的是和田玉,对翡翠并不待见。 直到上世纪50年代,香港电影业崛起,很多电影里都出现了贵妃和皇帝佩戴翡翠的画面。例如《杨贵妃》、《花木兰》等,这些影片的传播极大地提升了人们对翡翠的认知度,使翡翠的知名度一下子大大提升。
而在台湾省,作家林清玄写了一篇名为《生命的化妆》的文章,文章里提到“生命也如宝石一般,只有在经过打磨后才会发光……”这句话将宝石的象征意义进行了升华,而其中被打磨的宝石就包含了翡翠。 此后,市面上涌现了很多以“生命”“魅力”为名的翡翠饰品,人们用打磨后的翡翠来勉励自己,追求更完美的人生。
同时,随着台湾娱乐圈的兴起,很多艺人也开始影响更多的人。他们选择用翡翠来作为自己的标识之一,像邓丽君穿着旗袍戴着翡翠跳舞;王菲佩戴着满绿翡翠挂坠演唱会等等,这些艺人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在圈内,甚至让许多普通人也对翡翠情有独钟。 而内地与港澳台不同,我们对于玉石的喜爱有很浓厚的文化色彩和传承印记。在古代,达官贵人都会有一件属于自己的玉制品,以此彰显身份地位。 时间来到近代,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1972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提议下,故宫开始建立文物商店,向社会出售宫廷旧藏的古玩珍宝。
而除了古玩的售卖外,店内也可以进行古玩的鉴定与收藏指导。人们在购买玉器时总会去咨询一下店内的工作人员,由他们对玉器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当然,除了官方的文物商店之外,近几年兴起的网上购物也令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触到优质的翡翠。很多人会在淘宝或京东上看评价好的商家,再根据自己的喜好选购心仪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