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画墨法?
我理解题主所说的「墨法」,应该是指中国书画用墨的技巧和思路。 画分五色,这「五」不包括黑白,因为黑、白的色彩属性属于无色系,所以「五色」应为黄、红、蓝、绿、灰。所以,我们常说的一笔重彩中的「彩」,其实是「色」,而不是现在的所谓「颜料」的意思——古人用「采」,不用「菜」,因为「蔬菜」是有颜色的,但古人的「彩色」指的是现在所谓的「颜色」(光的颜色),而非原材料本身就有颜色的意思。
那么,古人所说的「墨」呢?其实也就是现代的「墨汁」。不过,这种墨汁与现在所用的墨汁不同,除了包含有碳元素之外,还要加入胶类或矾类材料,不然会渗开。 用现代的材料来诠释古人在材料上的用法,似乎并不妥当。所以我们只能从技法上来分析古人的意图。 从画论中看古代用墨的方法,大致有这样几种:渲染、皴擦、烘染、渍墨、冲淡。其中,渲染又分为「渲染" "透” “泼” 三种,皴擦分为「皴" "擦”“染” 三种。
下面分别解释下这几种方法是什么意思。 首先说「渲染」。在这里,我采用「渲」字代替「染」字,是因为我认为「染」字在此处不恰当。这是因为,古人所说的「渲染」,其过程实际上是先「渲」后「染」。且这里的「染色」,是不褪色的湿染干接,不是今人所理解的涂匀颜料。
「渲」是用水墨把要表现的轮廓或纹理模糊化处理,这个过程是发散性的,最后要收拢归于“点”,这个“点”就是「渍墨」中的「墨";而「染”则是将色料均匀地涂抹在已经「渲」过的画面上,让色彩由浅入深地融入纹理之中。 如果画面只是单纯的「宣" ” 则容易使画面过于单薄,不够厚重。所以,「染”是增重的手段。
至于「泡”,我至今不知道它确切的意思,猜想可能是指蘸着清水笔墨直接点在画布上的方法。 因为,如果水太大,则效果如泼,而且易造成画面脏乱;如果笔中的水太少,则很难把需要表现的区域抹匀。 以上说的是通常情况下的用墨方法。但是,古人还有「破墨""积墨''烘墨' 等方法,这里就不一一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