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有哪些书法作品?
启功先生是现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书画家,曾长期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他以书法闻名于世,其书法作品被称作“启体”。对于当代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启功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首先来看启功的书法作品,1995年启功先生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创作了一幅书法条幅,这件作品的内容是启功自己作的一首七律《题小书生抗日图》:“小笔题诗寄慨中,少年曾共济时功,云间赤帜风雷壮,地下灰心雾雨蒙,往事悠悠遗恨在,斯民汲汲转蓬同,愿将义士头颅血,涤尽瀛洲草白虫。”这首诗是纪念抗日胜利而作,1938年10月在北平成立了北京学生军,启功当时是学生军中的一员。此幅书法作品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书画展”期间为公众展出。
其次为1997年启功先生为纪念“抗大”建校六十周年,应邀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史馆题写的一件作品,诗文为:“延安圣地创辉煌,培养精英上战场;胜利归来仍抗大,终身革命永坚强。”这件书法作品是启功先生在1997年4月应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史馆之邀,为纪念抗大建校60周年所作,现收藏于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史馆。
再来看启功先生为郭熙《早春图》轴所作题跋。该诗作于1987年6月1日,是为启功先生75岁高龄时所作。诗云:“宋有三家客论画,高赵马分今古家,我辈晚生虽幸睹,犹疑亲在米元华。”诗后附注:“近人论宋人用笔,于山石皆作横笔皴纹,因定为有郭熙画马远作品存世,今有早春图为郭熙真迹,其笔法皆细而直下,与马远用笔迥殊,则画马说可定为无依据。”此诗为启功先生对古代画作《早春图》的题识。诗中引宋代郭熙、赵令穰、马远三氏作为“三家客”,而“高氏”疑指郭熙弟子、北宋宫廷画师郭思。据郭思《林泉高致·画诀》所记,称郭熙晚年喜为“早春”“晚春”“早秋”“晚秋”“早冬”“晚冬”六幅图,“终岁景候,莫不备具”。此“早春图”或即其遗世“六图”之一,亦足珍贵矣。此跋语中,启功先生认为“郭熙用笔是细而直下的,与马远用笔迥殊”,所以对于“画马”说不可靠。“晚生虽幸睹,犹疑亲在米元华”,表达了作者睹物思人的情感,以“米元华”代先师溥心畬先生。
最后是1998年5月启功先生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黄均先生逝世所作的悼词,诗曰:“八十衰翁一逝翁,丹青满眼泪朦胧,犹闻旧日师生曲,满座春风唱大风。”悼词中表达了启功先生对于黄均先生逝世的悲痛心情,以及对师生之情的留恋和怀念。
综上所述,启功先生的书法以二王为宗,并且融合欧阳询之神韵,以及赵孟頫之秀逸。其书法作品的笔法严谨,章法疏朗,墨色浓淡相宜,气韵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他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称作是当代中国书法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