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鉴定磁州窑瓷器?
磁州窑瓷器的鉴定方法:
一、鉴识磁州窑陶瓷的胎体。磁州窑陶瓷的胎体一般有两种,黑色胎和灰白色胎。黑胎是由当地的耐火粘土制作而成,含有大量的氧化铁;而灰白色胎则是采用安阳的“鹅卵石”作熔剂釉而成的,比较粗松。我们可以根据这两种不同的胎体来鉴别磁州窑陶瓷。
二、磁州窑陶瓷的釉色。北方的陶瓷器普遍缺乏胶质,所以施釉较南方器要薄,而磁州窑的陶瓷器由于细填的次数少,所以釉薄,而且釉汁不太均匀,常有堆釉的地方。
釉面有粉白色、粉黄色、乳白色釉。黑釉瓷由于器物口沿釉厚流淌,所以露出一圈薄釉的黑胎称为"黑箍环"。绿釉瓷和黄釉瓷是白地黑花瓷上的低温釉彩,多有窑变和脱釉现象。另外,窑变、脱釉等现象也可以作为磁州窑陶瓷鉴定的重要依据。
三、盘、碗、碟、盏等圆器。一般采用合缝成型,因此内底心总有一圈接胎痕,圈足一般为里刀修足,有施釉的也有不施釉的。采用两叉棍或三叉棍支烧,盘碗内底痕十分明显。
四、纹饰构图。一般是上疏下密,尤其是鱼藻纹,大鱼纹一般在器物的上半部,以突出表现绘画的生动,这也是磁州窑陶瓷的鉴定技巧之一。
五、纹饰、器形等。磁州窑陶瓷受社会影响比较大,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绘画风格和器形。比如,金代器形比较肥大,装饰上黑白花多用富于写实的"一笔点"技法等等。
了解磁州窑陶瓷的鉴定方法,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收藏、研究磁州窑陶瓷,对于弘扬磁州窑陶瓷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