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瓷器茶碗多钱?
清初的顺治年间,还处于承前启后的过渡阶段,在陶瓷史上属于明末与清初瓷器的相融期。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繁荣的顶峰,也是我国制瓷手工业的鼎盛时期。其制瓷技艺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瓷器的种类丰富繁多,装饰技法推陈出新,五光十色的彩瓷和晶莹润泽的素三彩、粉彩、珐琅彩相继出现。尤其是珐琅彩,更为宫廷御用,是专为帝王贵族烧制的珍瓷。雍正时期官窑青花瓷器的制作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以清丽潇洒、登峰造极而著称。清中后期的100多年,由于封建社会已处于衰落期,尽管仍沿用乾隆时的造型和装饰手法,但制瓷工艺水平已趋下降,质量也有所衰退。
青花碗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深受国人喜爱。青花碗的制作工序繁琐复杂。“素烧”完成后再上釉,在窑中经过1250~1320度的高温烧制而成。烧制成品率不高,多为宫廷御用。其艺术特点,在清初时表现为承前启后,处于发展期;乾隆时达到了鼎盛期;嘉庆后呈衰退期。
青花碗是青花瓷器的艺术品种,青花瓷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瓷器装饰,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誉为“瓷国明珠”。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1320度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可靠、画面永不磨损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