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汝窑瓷器怎么保养?
汝窑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被誉为“中华之宝”。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之首,中国陶瓷史名瓷之首,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一支艺术奇葩,素有“名瓷之冠”美誉。其开窑时间在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停烧于徽宗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前后不足四十年时间,历来有“十亿易得、一品难求之称”。
明代宣德以后,宫廷文献中开始出现“汝窑”、“汝州窑”、“汝瓷”等说法。清代,随着金石学的兴起,人们开始在废墟中发现传世品以外的汝瓷,认识到汝瓷的实际面貌,不再将耀州窑、南宋官窑、哥窑瓷器等与汝瓷混同。
现代以来,人们通过长期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基本上弄清了汝窑和汝瓷的面貌,确认宋徽宗时在汝州烧制的、专供宫廷使用的青釉瓷器才称得上是“汝窑”或“汝官窑”,而汝州当地同时期为社会烧制的青釉瓷器则称为“汝瓷”或“汝州窑”、“临汝窑”。不过,由于过去人们认为只有汝窑才是青瓷的,故现代人有时也把“汝瓷”作为“汝窑”、“汝官窑”的同义语。
一、不能放在空气极为干燥的环境中,这样容易开裂。注意温度急变,汝瓷虽然经过1300度高温烧成的瓷器,但现代科技检测到一些传世的,有些薄胎的,厚度为0,7毫米,不能急用沸水。比如冷盘上刚从沸水中捞出来的食物。盛放食物以食物温度稍低于瓷盘温度为宜。洗盘子也是一样,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凉盘子不宜骤然放入滚烫的热水中洗涤。
二、收藏时,单独包装(或单独放到一个盒子的最里面),不能与其他物件接触,以免摩擦起釉。不能与其它瓷器接触摆放。
三、放置时,要避开震动。古代的窑口在当时是批量烧制的,但因为工艺落后,存世量少。再加上历经战乱,天灾人祸,存世的更是雪上加霜,保存完好的更是非常少。收藏家手中的这些宝贝,都是经过收藏家千辛万苦,千方百计,千金难买所得。这些宝贝都是无价之宝,不要说损坏了,就是磕碰一下也是万分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