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小灯泡做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翡翠的基本知识。 天然翡翠是在地质作用的过程中,由火山喷发形成的,最开始是岩浆,高温和高压状态下形成翡翠的结晶体,也就是翡翠晶体。 这些晶体的形状各有不同有柱状的(像棒棒糖一样的),也有粒状或者纤维状的,还有少量叶片状。这些不同的形态也就导致了后来的雕刻师傅根据原材料的不同进行雕刻设计的依据。 翡翠经过千万年的时间形成,表面会由于风化而生成一层薄厚不一的风化层,这层风化膜极其薄且软,在自然状态中极易碎掉。
所以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大自然是很“浪费”材料的,一块原本应该晶莹剔透的翡翠原石很多都带有肉眼可见的风化壳,甚至有一部分就已经完全风化了,只剩下一些细微的颗粒。能取出一块较大块头的原料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为了补充原料价值的不足,人们在后期对翡翠进行了人工优化处理——抛光打蜡。这个工序让翡翠的表面变得光洁明亮,增加了玻璃光泽感,提高了美观度。同时也提高了佩戴的舒适性,因为人体皮肤是柔润而充满弹性的,与光洁的翡翠表面互相摩擦时会让皮肤产生一种舒适的感觉。
接下来就可以进入正题回答了~ “小灯泡”这个词确实有点概括不了了,我姑且把问题中的“小灯泡”理解为打灯效果很好的翡翠吧! 天然的翡翠大多数都有一定的透明度,也就是透光性,不过有的强有的弱。
在强光的照射下(比如太阳光),所有的翡翠都会显示透明到半透明的状态;而在弱光的环境下,不透明的翡翠占绝大多数。 所以当一件翡翠在弱光环境下看是黑糊糊的一团,但是在强光或者灯光下一照,瞬间就亮堂起来,这样的翡翠可以说是非常少的。 具有这种特性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这块翡翠可以在不同的光线环境下切换“造型”——白天就是一坨黑,晚上就是一盏灯~可以随意切换哦!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黑乎乎的翡翠都是“小灯泡”,这一点要记住!不然看到黑色的翡翠就买回来对着灯一照,那可就尴尬了……
虽然天然翡翠大多具有“小灯泡”的效果,但是人工处理过的B货、C货就另说了。这里需要多说一点,现在市场上流通的很多翡翠都是由原来劣质的翡翠原料经洗炼、注胶等工艺制作而成的。 注胶是怎么样一个过程呢?首先用高压机将液体注入翡翠内部,使得原本结构松散的翡翠变得更紧密,同时增加厚度,然后经过抛光打磨,呈现出非常晶莹透亮的视觉效果。
注胶的过程并不会改变翡翠本身的颜色,但是会增加翡翠的光亮度。所以在强光下,注胶的翡翠与天然未注胶的翡翠差别不大。但在灯光下或手机上,肉眼观察基本看不出差异。 用灯光一照就会明显地看出差别,那就是在检测中心所使用的专业光源下,注胶的翡翠会有很明显的不对称荧光反应,即上面部分比下面部分要亮。而这个特点也是鉴别是否注胶的有力证据之一。 最后强调一下,购买途径很重要,建议去正规的珠宝店购买,以保证自己买到的是天然优质的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