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收藏有价值吗?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它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消费观念。从1955年至1993年,我国共发行了400多种粮食票证。这些粮票虽然只是日常消费品,但其印制精美、题材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同时,由于它们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因而也成为记录一个时代社会发展变迁的“实物教科书”。 一些粮食票证的收藏价值已经显现出来:如全国通用的粮票中的“肉票”“油票”等,因为发行量较少,目前市场价格较高;而像各地发行的限量版粮票,其价格更是不菲。有收藏家甚至断言:以后即使花100元一张买来珍藏,绝对不亏!但目前的收购价很低,甚至不到面值的一半。
随着“60后”“70后”群体的怀旧情绪升温以及收藏投资热不断扩散,今后粮票的升值潜力非常大。那些曾经为改革献出青春的朋友应该好好珍藏自己手中的粮票,因为这不仅仅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当然,也有人表示看不懂这种“古董”的价值所在——毕竟,当时的人们只是为了购买一两斤粮食而排队几里地,如今却为了几张“纸片”而花费数倍甚至数十倍的价钱,这到底值不值呢? 其实,对于这一批特殊的“古董”,我们很难用市场价值的眼光来看待它们。因为这些“纸片”上所印记的不仅仅是历史和文明,更凝结着一代人无法忘怀的记忆。 对于生活在如今这个快节奏时代的人们来说,每天一睁开眼就被无数短信、微信和邮件催促着前进,早已忘了从前那排长长的买粮队伍和手里那一叠薄薄的粮票所能带来的满足感。
对这些“古董”的争议也就成了历史发展与时代变迁中难以避免的话题。但这些已经不再流通的“纸币”却完好地保存下来了,它们的背后是一个时代的经济缩影和社会形态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正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改变。 我们不能以今天的眼光来审视过去,否则就会像那些“不懂行”的人一样误读这些“古董”。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为了拥有一张粮票而兴奋异常;而在今天,人们却为了拥有更多粮票而大费周章……其实,不论是当年还是现在,人们对生活的追求最终都只落在吃的满足之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