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进口什么?

屠葶菲屠葶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5日讯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期刊中心编辑的《中国清代中外关系丛谈》一书,精选了24篇我国著名中外关系专家、传教士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对传教士在中国活动的影响、态度及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和论述。书中特别挑选了11种具有代表性的教会医药杂志,以时间为序,翻译成中文刊发,供读者参考。

其中提到了中国清末民初时期的现代医学发展,提到当时的许多医学博士都曾经在西方接受医学教育,对现代医学有着一定认知,但是人们更加注重中医。清末时候,中医因为过于繁杂不被认可,于是提出了中医简化的要求,同时要求对传统的古方进行批判的继承,使中医药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清末民初时期的中国,对于国外文化,尤其是医学文化,吸收能力空前提高。国人对于世界医学界的动态愈加关注。林巧稚在《我的医学教育经历》一文中谈及由北京医科大学派遣赴德国莱比锡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学学习的经过以及西学和中医对其医学教育和医病人影响问题时,说:“在莱比锡大学医学院读书时,每天上课下课都在思考,为什么西方的医学没有中国古代医学那样准确,记得清清楚楚,古代中国医学对疾病的看法,治疗方法无不周到细致,为什么现代医学还这么落后?没等我想通这些问

题,我已经完全掌握西方现代医学,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医学博士学位。”

林巧稚在这里谈到了中国古代医学的精确精湛和她的医学教育经历。而在另一次谈话中,她对于中医西学在她成长过程中的影响进一步阐述:“从婴儿降生到死亡,中医和西医都扮演了重要 角色。就我个人来说,虽然在我十五六岁开始上西医医院接受正式诊疗之前,一直是看中医的,但从我决定学医,尤其是完成医学教育开始,我就只看西医了。”这段话虽然短,但揭示了西方医学在教育林巧稚这样一个从小就“看中医,学西医”的“双料”医生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也反映了她对于中西医并存状况的理解与认识。

在另外一次讨论会上, 有人谈及中西医问题,说:“我们中医不能单单是一个经验,应当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它,证明它的道理,使西医信服。”林巧稚认为“这种说法未必妥当”,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就我个人来说,我是中西医都看,碰到什么病先看西医,再看中医,两 者不能兼顾时,按照医嘱看病抓药。至于中西医谁优谁劣,不能一概而论。中医治本,西医治标,中医治病彻底,西医治病见效快。”

从中西医的发展情况来看,清末民初时期,中医仍保持其优势。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西医则需要检查、化验,况且西药的副作用比较大,而中药正可以弥补它的缺陷。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中国人对于中西医药发展关系的认识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实现中医西药化,西药中医化。遗憾的是,这一基本方针我国现行医药界始终没有明确

确定下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