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湖帆作品多少一尺?
作为中国绘画史上,文人山水画的集大成者,吴湖帆在画坛素有“三绝”之誉,不仅功笔精研,更以鉴藏名家,尤其是他对自己所作书画的题签、钤印尤为自负。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在二十世纪画坛享有盛誉的书画家,对于自己的画作最终成交价,却不以为然,在他的作品中,即使是相当精研之作,也从不签下自己的名款,而在许多作品上署款的“江寺亭子雨”、“西林莲舫”则均是吴湖帆的雅号,从款识来看,吴湖帆对此作并不过多重视。
吴湖帆(1894-1968),原名吴嘉麟,字鸿,又字粟,号倩、漱石、胡饭、吴山夫、美协会员、艺社会员、百花文学奖理事,江苏苏州人。其家族为吴中望族,多艺文才艺,曾祖徐士棻,嘉庆十七年一甲三名进士(探花),曾官礼部右侍郎、户部左侍郎、南书房行走等职。
吴湖帆五岁即随父吴渊如学诗,十二岁从叔学画,十三岁始随从沈子坚(伯寅)学山水画,十五年后由沈子坚介绍,拜清代著名学者、书画家邓拓(文如)为师。此后十年时间,吴湖帆几乎每日都向邓拓求教,诗、书、画、文得以脱胎换骨。
1928年,经张大千推介,常与黄宾虹、傅抱石、潘天寿、张皋羽、吴兰荪、钱约康等书画家至上海举行艺术沙龙,时人称之为华东美术界的一股清风。吴湖帆博采约取之博,从传统中吸取精华,又深受时风影响,勇于尝试新奇之法,笔下的山水,以传统的笔墨技巧表现新的意境,清新雅致,韵味脱俗。同时,又刻意仿古,精心吟咏,将诗词、书画、鉴画、藏画融会贯通,形成了诗书画浑然一体的独特风格。
1956年后,历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院长,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市文史馆馆员。1968年,因病去世,享年74岁。
作为二十世纪著名的文人艺术家,吴湖帆在书画实践中,始终追求理想的艺术境界。他认为,艺诗书画应“实学”、“实用”,切忌模仿蹈袭,俗不可耐。在画风上,反对因袭传统,强调师法古人而又不能局限于古人,强调艺术的创新,提出“自古来美术家多自出新意,所谓脱胎换骨、借鬼造型、貌合神离是也”。在诗书画一体化的艺术创作中,如何体现作品内容的丰富多彩与题材的独特性,是书画家必备的功力,也是衡量艺术水平高的标准之一,而这一艺术要求,吴湖帆尤为重视。
从他的许多作品款识中,均能感受到吴湖帆对于画作内容的关切,以及作为艺文工作者,他对于绘画的严谨,在作品《晴岚罨秀》一卷中,款识“为雪庐先生写此烟岚,以博笑雅”,“雪庐”即吴湖帆的老师邓拓,与齐白石并称“南吴北齐”。在此幅题上,吴湖帆自称“浅人”,并以“未学敦施”自嘲。而在另一件《西湖柳岸》图中,他写下“未学会真笔,依然写俗怀。笔端枯与涩,尚欠此诗才”的款识,在表达抒发个人情怀的用意的同时,也坦言自己对于画艺的探究与实践。
作为一位书画鉴赏家和艺术艺术家,吴湖帆在艺术创作中,无论山水、花卉、书法、绘画、篆刻,以及他对于古今作家作品的研究,均能于继承之中,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不泥于古,不囿于今,更不折中和徘徊。在他的许多题画诗中,无不彰显这种艺术创新的主张和要求。
如“草虫飞舞绿阴间,蛱蝶飞来不见还。似谓主人情意在,隔窗传语问秋山”;“春种夏长今又秋,满山红紫亦何求。主人留我写新句,不赋闲居亦自由”;“半生潦倒欲何求,独立湖山傲白头。我爱绿阴深处景,苔痕雨过近清流”等,不仅将诗书画结合的艺术情趣表现得淋漓尽致,更不失为诗人、词人、画家、书法家、鉴赏家,是二十世纪整个艺文界的一番情味和意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