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晚期黄铜器值钱吗?
黄铜在清朝时候就出现了,当时叫作洋黄。随着近代考古的发掘,出现了大量的黄铜器。关于黄铜器的发掘,有人认为它们是宋代以前的黄铜器从地下埋藏中被腐蚀之后其颜色转化而成,还有另一种观点认为应是18世纪至19世纪期间制成的黄铜器,即从西方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制造的器皿。目前学术界大都持后者。
黄铜就是铜和少量的锌(15%至40%之间)组成的合金。锌在古代不易发现和提炼,最早是在宋代被偶然烧炼出来。明代已能提纯,但量少。因此黄铜制器一直是较为珍贵之物。清初的黄铜器都是进口的,称为洋黄,且在当时属于贵重金属,被视作是稀罕物,只有皇室和达官贵人才能拥有。
到了康、雍、乾三代,随着国力的日渐昌盛,特别是乾隆初年开始,西学东渐,西方出现了专门制作器物献给乾隆皇帝的作坊。法国、意大利等国纷纷制作黄铜器进贡给清朝,或用来贸易。这些西方制作的黄铜器皿和铜器一样,都是采用失蜡法铸成,但西洋人在器皿的造型和纹饰上,更崇尚新奇的装饰风格,有的还镶嵌有宝石,显得珠光宝气,金碧辉煌。宫廷造办处的匠师仿制了法国、意大利等国的黄铜器,其工艺非常精湛,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它们主要被用作室内装饰品和家具。仿制品多为盆、盂、盘、篓、尊、烛台等一些日用器皿。有的还在器底铸有“大清乾隆年制”或“乾隆年制”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