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用翠做帽顶的吗?
翡翠进入中国,时间大约在清中期,据清代史料记载在乾隆年间已有东南亚各国向清廷进献“缅甸玉”翡翠玉石的记载,但是缅甸玉石与珠宝商人正式进入中国内地是在1885年中英签订的 《缅甸条约》之后才开始的。翡翠进入中国后,在宫廷与上层社会中曾有极盛的时期,慈禧太后就是翡翠的爱好者。 翡翠进京后,开始在北京东南部地区扎堆居住做生意,由于地方狭窄,当时人就叫“潘家蓝”,就是后来的“南横街”,这是中国最早的翡翠珠宝一条街。据记载当时老北京的“八大祥”指的就是八大珠宝翡翠商号。
清代满族人进入北京后,吸收了汉人的一些服饰习俗,其中就包括使用冠帽,同时满人的旧帽制仍被保留下来,其结果就是出现许多既不像满人又不像汉人的帽式。 翡翠进京后,除了做为首饰装饰之外,也进入帽顶饰品中。清代的帽顶与顶戴花翎并不同,帽顶是装饰帽正中的装饰品,而顶戴花翎则是帽脑后上方装饰物,两者都可标示品级。帽顶多为宝石、珊瑚、水晶、松石、琉璃与翡翠。但必须指出的是只有官员才能用宝石制成的帽顶,而低级官员与普通老百姓一般使用翡翠、玛瑙、水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