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作品如何运用墨色?

闫灵韵闫灵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楷法至隋唐时代可谓完备,但楷法之盛及于唐世,至宋明而衰微,除了结体之变等原因外,其墨法的贫乏亦是一个重要原因。楷书自汉末萌发,至魏晋时期即与草书并行发展,且在实践中互相渗化,因此用笔的流丽婉转和点画的神采风韵是这个时期楷书的突出特点,其用墨方法亦与魏晋人以散卓笔作书时所用方法相合。赵宦光虽云“楷书当用枯笔圆沙”,但这里的“枯笔”应是对“肥笔”而言,且是针对晚明“拙丑怪恶”的时尚之风而发,实际上他并没有认识到魏晋楷书(或与隶书相杂)用笔的丰富变化以及其中体现的笔势、笔意,所以他的书法无论行楷都无生动流丽之气,这也是晚明许多书家的通病。当然,魏晋南北朝人的用笔方法对后世来说毕竟是一种很古的技巧,所以唐人作楷已渐渐不复,且楷法大成,唐人多趋求稳实,重法度,因此唐楷用笔不若魏晋人丰富灵动,但亦不失一种“纯而备”之美。唐人大多作真书时用浓墨,如颜真卿《告伯父稿》、《自书告身》,均用浓墨书写,墨气浑厚,与点画、结体的厚重严整相应而生发一种庄严、博大、雄浑的气势。

到了宋代,由于帖学的流行和书风崇尚晋人韵致,因此运墨方法亦变得丰富多彩,米芾喜用涨墨,有的作品还浓淡变化丰富,黄庭坚书法点画中“锥画沙”、“屋漏痕”效果明显。此后以禅喻书,注重个人性情表达成为主流,用笔、用墨方法更加大胆,作品风格也更加丰富。明董其昌对墨法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将魏晋和宋人书风与自已的美学思想及个性风格,统一在对笔法、墨法的理解和掌握上,他的许多楷书作品,都是用淡墨写成,不但有秀润蕴藉的韵味,浓枯对比的高超技巧,而且“以韵胜”,得“平淡天真”之意。所以,董氏在书法史上不但有集帖学之成的盛誉,也是墨法的集大成者。

当然,用淡墨作楷书不能一概而论,应当以笔力、笔势厚实为前提,否则容易空怯无力。对初学者来说,最好还是以浓墨为主,一方面可以更准确、清晰地看出笔触、笔势,另一方面也不会影响点画质地,便于感受笔力。如果行楷结合,速度变化较大,或受书写工具、材料的影响(如惯用硬毫写魏碑的人),用淡墨也未尝不可,但一定要注意涨墨、枯笔的处理。总之用墨浓淡不是关键,重要的是通透、灵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