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瓷器书写有楷书的吗?
清初官窑瓷器上的文字,以楷、篆并用为主,楷书作行款,篆书作年款。楷书大都书写拘谨、呆板,横平竖直,缺乏笔力;篆书多以双栏、圆栏书写“大清××年制”或“大清××年造”款,书法规整,清秀圆润。民窑书有年款的不多,款识写得笔画纤弱、轻率,在个别粗制滥造的器物上,甚至写一笔画还须涂改补充,显得稚拙笨重。少数制有堂名款的器物,行款行笔流畅、有功底。
早期的青花和五彩瓷器上的文字,以“大清××年制”为多见;在颜色釉和釉上彩器上,一般只写“清××年制”或仅写年号,不带“大清”字样的,康熙时有明确纪年款的官窑器较少,多数仅写“康熙年制”四字款。民窑器有写堂名款、花押款、赞颂款、私家款及数目字款等。民间还有不少器物不书款识。
中期官窑器物款识,一般仍沿袭早期的做法。民窑器中纪年款有所增多,楷书写得松散,字距较宽,行款不整齐,书写也很随意。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以帝王年号纪年的款识。
晚期青花和五彩器上的文字行款,一般书“大清××年制”,少数写“××年制”或只写年号的形式。款字的布局也有用四字或六字两行竖写或三行直写的形式。楷书秀逸,横平竖直,结构紧凑。款识中常有涂改、笔道不清的现象,字体呆板、粗率。一般器物几乎都不书款识。
清代在书写成化款的器物较多,有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落款书写的笔法各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