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红楼梦是什么作品?
民国红学是近现代红学史前期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分支。大体时间是1912到1949年。主要代表人物是蔡元培、胡适、俞平伯、周汝昌等人。这个时期的红学,在《红楼梦》文献学(即版本研究和作者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成就可与乾嘉“红学”相媲美。
现代红学是把《红楼梦》作为小说作品进行考证研究的体系,它的建立,是20世纪20年代初胡适考证《红楼梦》的创作和作者的结果。胡适认为,《红楼梦》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作者是曹雪芹。这一结论是依据考证后得出的。他不但指出了《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而且根据史料,考证了曹雪芹的家世,论证了这部小说的内容与曹家世的史实相关合,从而确立了他的《红楼梦》“自传说”。同时他根据他的“科学的方法”、“实验的态度”,对《红楼梦》的早期抄本(如“甲戌本”等)作了考证和描述,从而从研究《红楼梦》的哲学、宗教、文艺观点和文学鉴赏、批评方面,开拓出一个新的领域一一文献学,从而使“红学”成为专门之学。他这种探索,得到陈独秀、俞平伯等人的响应和支持,并对蔡元培等人的观点进行批判,形成了一个“红学派”,这就是现代的“红学”。
胡适考证《红楼梦》,是他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一项内容,其直接目的是为他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提供一个例证。而他考订《红楼梦》,又受到了日本学者、俄罗斯学者和英国学者从事《水浒传》、《三国演义》、《鲁滨孙飘流记》等书籍考证研究工作的影响。他把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归纳法应用于中国的考证研究工作中,在20世纪初叶的中国,的确是独树一帜的。他的这种考证之风,影响了其他一些学术领域的研究工作。郭沫若、傅斯年、顾颉刚、陈寅恪等人,都受到过他的影响。所以胡适的这种考证之法,不是一般的考据,而是有自己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的学派。这一学派的形成,在中国现代史学和红学史上,都有贡献和影响。它的积极方面,是有史料为据,不同于索隐派之“猜笨谜”;从作者的家世和创作的意图以及人物情节与现实的交合上探索《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对《红楼梦》的研究、批评,都是科学性的研究,推进了《红楼梦》的研究工作。但它的不足之处是,以作者的家世的“小范围”来拘囿《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也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