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书法作品有哪些?
元代书风延续宋四家的余绪,并受赵孟頫的书风影响,所以总的说来,尚属于法度严谨的帖学系统。而从清代中期以嘉道之际碑派兴起,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洋军阀统治结束,前后二百余年间,书坛为碑派所笼罩。
民国时期,在碑派盛行笼罩下,也出现了以“二王”笔法为主旋律的文人小书家群体,主要有沈曾植(1850-1922),郑孝胥(1860-1938),吴昌硕(1844-1927),胡小石(1888-1962),沈尹默(1883-1971)等等。他们或出入于晋唐宋法乳之间,在二王的基础上参以汉魏碑刻,或于金石碑碣中,掺以“二王”笔意。由于他们大多在书法理论上造诣颇深,加之在艺术上追求人格化的精神,因此,使作品在清丽飘逸的气韵中见清刚正大之风,或金厚丰腴之中得俊逸之气,形成清高洒脱的艺术风格,为这个多灾多难的动荡时代,增添了文人书家书卷气十足的韵味。
由于民国前期民国书法尚以传统为主,无论是由碑转帖和碑帖并用的沈曾植、郑孝胥、吴昌硕,还是由帖兼碑的胡小石、沈尹默,乃至邓散木、沙孟海等,其书法创作,无论是法度、笔墨、章法、风格以及审美情趣和思想内涵等各个方面,都是在传统优秀书法规范基础上的创新。
民国后期出现的李苦禅(1899-1983)、林散之(1898-1989)、赵朴初(1907-2000),作为过渡时代的代表性人物,其书法创作开始走上一条新古主义的道路,即开始走向现代书法。他们的书法,既坚守传统,又开拓创新,注重艺术形式与艺术语言的更新,更注重反映自身主观精神和情感的抒发,在继承、借鉴、出新的过程中,使作品具有了现代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