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书法是什么体?

蒋奕涵蒋奕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关于《书论》中的“永字八法” 此语最早出现于唐朝张怀瓘的《书断·真书》中,原文如下——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云:“夫纸者象意也;墨者随意也;笔者取象也;言者解意也。自古书道兴衰,天焉人乎?今之时有逸少、智永、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五贤,咸各有新发明,皆善得用笔之法。” 又云:“凡用笔,尽毫锋谓之‘笔成’。若笔不曲卷,则不健劲;若笔不横管,则不能从容。当横管时,左右须微曲相养。如弓弩然,始能致其筋力。”“一曰点;二曰捺;三曰勒;四曰掠;五曰啄;六曰擦;七曰挑;八曰折。” 此八法自唐以来,世人多以为逸少之自出,而未知本于卫夫人者也。

由此可知,所谓的“永字八法”是西晋太常卿卫恒所著《四体书势》里的一段话。原话是这样说的——“一字之中有数画,数画或有高低,或相离相近,或大小疏密,一笔成一画者,如‘一’‘丨’之类,亦不常见,其中非惟殊态,亦有一、二,可为法则。” 而所谓“笔法”即是指写字的方法或技巧。至于这八个笔画在“永”字里如何布置就各家有异了(详见下面)。 关于《笔法诀》 《笔法诀》为南朝梁代书法理论家庾肩吾所作,文中提到王羲之说“每欲动笔,虽不见主人,唯心暗想,似见其人,然后为之”——这是说作者自己每次书写之前都要先设想着主人家人的样子,然后再下笔。 “古人学书学草,皆作字形,不复分析点画,谓之笔精,谓一笔似一笔。” ——这是说古人在临摹书法帖的时候都只注意整体字形而不去分析每个笔画是如何写的,这是因为每个字的结构都是不同的,所以必须整体把握才可以临的好。只有当你真正掌握了这个字体的结构之后才应该开始研究单个字的具体写法及每个笔画之间的搭配关系。

以上是《笔法诀》全文,从中可以看出此文并非出自王羲之之手也不是他的观点。

“永字八法”“笔法诀”等都是后人附会之作,而且说法各异。其实书法本身就没有什么定式可言,只要写得合乎章法就是好书法。 所以练习书法最重的是对字体的理解和领悟,而非单单追求形似。 从上面的文字中我总结出了几个要点:一是要用心地练字而不是敷衍了事;二是要注意观察字帖的整体结构和布局;三是要多加练习才能写出漂亮的字体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有些人的字迹很漂亮而有些人却潦潦草草,这就充分说明前者是经过认真思考并反复练习后才写出来的,而后者则是敷衍塞责的结果…… 关于《书论》的内容及其影响 王氏的《书论》共230字,分为上下两章。上篇谈书道,下篇论技法。其中对用笔、结字、章法都有精辟论述。 此外这篇短文还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形与神的关系,“书之妙在于轻重寒暖而已"这句话的意思是书法作品之所以美妙之处就在于它在轻重寒暖上的变化。

由此可见王羲之是一位十分重视作品神韵的书法家。 而他所说的这些也都是建立在个人对于书法的独特见解之上的,并不一定所有人都同意他的看法。 比如清代书法大家汪士铎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书之妙在于一画之间,字之巧不在上下而在乎左右'。此乃庸俗浅薄之见!”可见两人观念相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不管怎样,我觉得《书论》中还是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值得深思熟虑,仔细斟酌之后再付诸行动才是。

优质答主

谢邀 王羲之的墨迹作品,最出名的莫过于《兰亭序》和《黄庭经》(王右军书) 其他像《寒食帖》、《集字圣教序》等也都很出名 但是如果只论艺术水平的话,我觉得他的行草最好看,比如《快雪时晴贴》、《丧乱帖》、《姨母帖》、《伯远帖》这些,他这种风格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是《乐毅帖》。 说到“神”啊什么的,我个人看法认为应该是一种对技巧高超的文字书写能力的一种敬畏之情吧。 如果说一个人写得好字,我们可以说他有天分;如果说一个人的字写得特别精妙,我们就得用“神”了。 我们评价一些字写得好的古人作品的时候,经常会说某某的字有“神气”,而不会说他有“灵气”“才情”……总之要跟人格魅力挂钩嘛!不然评价谁呢…… 所以我认为题主的理解是正确的,“神”应该是用来形容人的,而不是文字本身。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