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书法如何?
其实,在民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书法家、美术家乃至文学家诗人等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多才多艺。 郭沫若就是其中之一,当然他的主要成就不在于书法,而是诗人和考古学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不过,他确实也擅长书法创作。而且郭沫若的书法,与民国时期其他很多大家的风格都是一脉相承的——就是“新体书”。
所谓的新体书并不是指创新,因为这种书体的形成要追溯到清代的邓石如。他在书写篆书时改变了传统篆书的章法而形成了“四势”,也就是俯仰、向背、断连、疏密这四个字来安排布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邓石如篆书四势说”或称“邓派章法”。后来晚清的书坛领袖赵之谦更是把邓石如的这种形式加以发展,使自己的楷书和隶书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而这种以四势为基础的“新体书”又进一步影响了当时的许多书法家,包括黄自元在内的众多近代名家都写过这种风格的字,只是各有不同而已。
所以,我们可以将“新体书”概括为以下特点:横笔略粗竖笔略细;左右两笔之间穿插较多;撇画收笔上挑捺画收笔下挑;横画起笔处略露侧锋等。 在我看来,这样的笔画组合看似简单,但是很能体现作者的修养和对线条的控制力。同时,由于时代的影响使得这些作者们往往追求“美观大方”的形式而不是去关注笔画本身的内涵,因此出现了大量的印刷体,甚至有很多作品只是为了投稿方便而写的。
我个人认为郭沫若作为文人来讲,其书法水平并不高,因为他的很多作品中并没有体现出他对书法的理解或者是对文字的解读,更多的则是一种迎合审美的行为罢了。比如这幅《毛泽东诗词五首》中大部分的字都是写得比较随意的,只有个别字的结构处理得还算得体。虽然这幅作品里也有个别漂亮的字,但整体来看还是“俗品”多于“佳品”! 所以郭沫若的书法并不能算是大家之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