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字书法怎么写?
“迈”,是汉语常用汉字之一,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 ,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金文、小篆)或形声字(甲骨文、隶书)。
《说文》:“行也。从辵,忘省声。” 本义为远行;远行的人;前进;超过等意思。由本义引申出如“振作”之义,此义后作“迈”,“迈”又指老人死去。该字还指开始、创始之意。
许慎引用《易·大过》中的“老夫聊发少年狂”来解释“迈”的本意和用法,其中“老夫”就是上了年纪的老先生,而“发”在这里的意思是“兴起”的意思,所以整句诗可以翻译成“年老体衰的我突然起了少年的兴致”。
那么,为什么用“迈”而不是其他的词呢?因为当时的汉朝正处于汉武盛世的时代,正是国富民强的时候,而“迈”有进步的含义,所以用来形容年老的自己也有一种“与时俱进”的心态在里面。这体现了汉朝人民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下面我们看看历代名家是如何书写这个字的 —— 甲骨文的“迈”字左边是一个“彳”,上面像是一个人正在行走的样子,下部是个“未”字(即“忘”),表示忘记停步,不回头;右边是“士”字,是古代对男子的通称,其含义与“人”相似。整个字形就像一个人在路上向前疾走而不顾一切的形态。金文的“迈”承续了甲骨文的结构,只是字形稍有变化,并且增加了两条短斜线做辅助装饰线条。
小篆把金文字形的“士”写作了“方”,且省略了“未”(忘)字。隶变时,“方”变成了“攵”,楷书承自小篆,简化了“攴”(攵)旁的中间一横。 “迈”的字形演变过程: 清代书法家王铎是这样写的—— 从上图可以看出,王铎的笔法比较奔放洒脱,笔锋的起落都交代得非常清楚。同时我们也能看出他笔力上的厚重感、以及章法布局上的严谨性。
下面是现代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的草书写法—— 这位大家以“草圣”著称于世,他的草书作品风格多样,各具风采,被世人称为“于体”。 在欣赏于右任的作品之前,我们先来看下有关关于他的小故事吧! 他从小就有抱负,学习刻苦认真,常常废寝忘食地苦读圣贤书籍。他23岁时中了举人,不久又被清政府录用为官。由于他对官场非常反感,便在41岁那年毅然辞去了官职。此后,他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和书法创作。他一生追求民主,倡导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先驱者。他还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于右任的一生都在为国家操劳,为人民奔波。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救国救民上,几乎没有时间顾及自己的家人。尽管如此,他还是对子女寄予厚望。在他50多岁时,为了培养子女成才,他专门聘请了老师,教他们读书写字。 于右任的草书写得刚健挺拔,潇洒飘逸,堪称一代大家,尤其是他的草书,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