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钓鱼铜船像价值多少?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国民间曾涌现了一股“收藏热”,各种收藏门类琳琅满目,其中铜船模型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它价格非常便宜(有的十几元,也有几元的),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那么,这些铜船模型值钱吗?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我国的先民就已开始了划舟活动,并且留下了许多相关的典故,相传,姜太公隐居渭水之滨,喜欢鱼,更喜欢钓鱼,但不到半个月,钓鱼的鱼篓中却空空的,渔翁见了,便问他原因,他答道:“鱼,非魚食不欲吞饵,非得愿耳。”(“鱼不吃食,我怎么能把它拉上鱼篓呢?”)他钓鱼所用的鱼钩是直的,杆也很有特点,头上大,越往下来,越细细的,很像一根杆秤。
随后,他便到了商纣王的宫殿,向纣王“直谏”,以“虚善”说教,劝纣王“止善”,勿行不义,结果遭到了纣王的拒谏,被赶出了朝歌。这便有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
“太公”即吕尚,因为家里世代以捕鱼为生,所以,人称他为“太公”。相传,吕尚从小就聪颖过人,不仅饱读诗书,而且在习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特别爱好钓鱼,因为在鱼香浓郁的钓鱼活动中,不仅可以修身养性,更可以陶冶情操,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的垂钓技巧非常高超,传说,他可以一边遛狗,一边钓鱼。
他常到大海上垂钓,一次,他随海风吹来的鱼腥味儿寻找,终于挖到宝了,在距离海岸不远的地方,有个鱼池,里面有无数条金鱼,大的有一尺多长,那鱼香直窜霄汉,令人垂涎欲滴。但是他根本不需要钓杆,而是随手拾起海边的礁石,用膝头做饵,抛向鱼池,结果,一条条大鱼便都鱼衔钩,逃之天天了。
还有一个民间传说,说是一渔民,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很苦,很穷。有一年,大海猛发洪水,海边渔村里所有的人,都被淹死了。只有这渔民的小孩儿爬到了海边的一个礁石上,幸免于难。在海边,他看见一个鱼盆,盆里有无数条鱼,可香了。但鱼却被鱼钩钩住,上不能上,下不能下,十分难受。小孩儿想起家里还有母亲留下的半截断柳木棍,就拿了出来,将鱼钩钩碎了,让鱼都回到了海里。
当渔民回到渔村后,到处搜寻,只有一渔网还在。他觉得很可惜,便拿着渔网去捕鱼了。他捕的鱼很干净,没捞到泥鳅鳝鱼等,捕上来的鱼都是活的,而且很肥,很胖。
后来,他做了王。逢年过节,人家送他的鱼,他都不让烹调,把鱼活活的放生了。结果,所放的鱼,便繁衍成种族,这个民族就是姜。从后来的流传看,姜氏后代子孙多都善钓鱼,如今,中国姜姓的子孙约有450万之多,遍布全国各地。
从“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故事来看,那钓钩并不是鱼吃的,而是用来把鱼兜住的。那么,姜太公怎么就知道鱼会主动去咬钩呢?这只能说是姜太公猜测的,实际上,鱼并不知道自已会挨饿,更不知道吃了会如何如何,钓鱼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才把鱼钓上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