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有多少年历史?
关于“翡翠”,有几个问题需要先理清一下。 第一、翡翠不是玉,虽然很多人把它当做玉的一种。第二、历史上所有的“翠”都是指代一种绿色的颜色,而不是现在人们观念中的“A货”“B货”“C货”“B+C货”的意思。 第三、历史上的“翠”并不是只指代缅甸出产的玉石,而是对所有产出的绿色宝石都称之为“翠”。第四、古代的“翠”没有现在的这么丰富多样,只有绿、蓝和黑三种颜色。第五、唐代以前,中原地区的贵族女性是不用“翠”来装饰自己的。
下面开始正题。 先秦:崇玉时期 从考古出土文物来看,在春秋战国乃至秦一代,玉器不仅是礼器也是佩饰。不过这一时期的佩饰用玉大多为青色(俗称“凉青”),极少见绿黄色调的玉器。所以从出土文物的色彩特征来看,这一时期的古人所谓的“翠”应该是指代蓝色或黑色的矿物。
西汉:玉器和翠皆兴 西汉前期,统治者推崇黄老学说,崇尚黄色,以黄袍加身的帝王画像不仅出现在宫殿里,也出现在通行的货币“五铢钱”上。西汉后期,儒学复兴,以孝治国,出现了一大批歌颂长辈功德的颂德玉璧,这些玉璧多用青玉制作,表面光素无纹。
同时期,由于南方的开发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中西方的物产交流更加便利,许多西域的珍奇异宝进入中原地区,其中就有绿色的宝石。《西京杂记》中记述的“绿琼瑶”就是这种绿色的宝石,这种绿琼瑶制成的佩饰,深受贵族妇女的喜爱。
东汉:青玉为主流 两汉之间,南阳独山出产的青玉成了玉器的原料主流,这种青玉颜色呈翠绿色,质坚而细,光泽好,是制作玉器佳品的上等原料。此时还有少量的紫罗兰玉和黄玉,但是和青玉相比,这几种颜色的玉都不算常见。
随着青玉的广泛应用,各种器形的玉器出现了,除了继续延续着春秋战国的曲尺形玉器外,圆雕的玉人、玉兽等饰品也开始流行起来。
魏晋南北朝:五彩斑斓 这个时期,中原动荡不安,但是南方却相对安定,因此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在这一时期,南方出现的“南珠”和“水碧”可能代表了当时最高品质的珍珠和碧玉,这两种宝石可能进入了中原地区并成为宫廷御用的饰品。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紫色的玉石——紫晶,这种紫色应该是今天所说的“粉紫”,非常柔美。还有一些玉材的颜色是今天的墨绿色或者灰黑色,如绿松石、孔雀石等,这些材料的玉器一般都被民间采用,材质比较亲民。
隋唐:南北交流 隋炀帝的陵墓曾出土过一块“青白玉辟邪”。所谓“青白玉”其实就是今天说的青白玉,这种颜色介于青玉与白玉之间,色呈淡青,质细而润。此时的玉器工艺达到一个高峰,造型饱满,纹饰优美。
宋朝以后:玉石之邦 宋元之际,政治中心南移,江浙一带的经济文化优势增强,玉石加工这个行业也在南方兴起。浙江绍兴的“镜湖”一带,是当时最大的玉料集散地,各地采挖的玉料先运到这里,再转运到京师开封。
南宋时,江南的“软玉”行业已经十分兴盛了,这种“软玉”的主要产地是新疆和田玉,由于运输方便并且官府补贴运费,使得这种和田玉制作的玉器价格并不昂贵,老百姓也能承担得起。因而这一时期的玉器造型丰富,纹饰美观,而且用料考究。
元代以后,“软玉”的概念逐渐被“硬玉”——翡翠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