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气泡是怎么样的?
这个问题的提问对象有点儿意思,提问的对象不是行家也不是新手,应该是一个有心入这一行的爱好者。因为他用的词是“气泡”而不是“棉絮”“石花”“绺裂 ”之类。 翡翠的瑕疵里确实有一类叫“气泡”,或者更准确的叫法是“气液包裹体”。这类瑕疵在天然翡翠中相当常见。我们可以把一块天然的玉石切割打磨制成各种玉器,但是无法去除里面的“气液包裹体”(虽然有时可以使其不明显)。因为这些包裹着气液的矿物颗粒是从里面长出来的。就像树木里的虫洞,岩石层中的空洞一样。
从外观上看,这些包着气液的物质呈透明、半透明至不透明的形态,大小不一。大的像水滴,小的只有针尖那么大。它们分布无规律,大多聚集在一起形成团状或条带状。颜色多为无色、白色,也有淡绿色和浅黄色等。 那么怎么判断这些“气液包裹体”是“天然”的呢? 因为它们是天然形成的。所以不可能被人工制作出来。
其次这种“气液包裹体”都有一定的透明度,若是全不透的,那必然不是真品了。 第三这些“气液包裹体”大多没有颜色,有颜色的也是无规律的点状、丝状分布在内部,若是一片翠绿而中间有几颗白斑,不用怀疑,那些白斑就是“气液包裹体”。
第四有些“气液包裹体”因为含杂质较多(相对纯净的翡翠较少),所以看起来比较浑浊,不清晰;而有些则比较干净、通透。 但无论是否干净、通透,它们的位置都是天然形成的,不可改变。这是天然翡翠独有的特点。也是鉴定真假的关键之一! 最后,再补充一点,现在做B+C的假翡翠也越来越逼真了。除了上述方法外,还要多学、多练,多看。熟能生巧,多看一些真的翡翠,记着它的样子,然后再与自己的进行对比,长此以往,自然能见出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