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有翡翠吗?

杨睿琦杨睿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翠”字在战国楚简中的出现频率极高,目前发现的用“翠”字写作的楚简文字资料主要有七篇: 1、郭店竹简《缁衣》:“王言曰‘朕躬有毒!’大夫曰‘何不虑吾士之有刺者也?’曰‘何以刺我?’曰‘岂不恐卿之读我色也,犹不可犯。’”(《缁衣》第39—40行)

2、阜阳出土秦简《日书》甲乙编:“丙午丁未,木盛土衰,是谓阴实。无伤于阳,不害其化……宜种五谷,无使有鸟。其地美,则草木畅茂;其地恶,则五谷不生。”(《日书·丙午丁未》第62—64行)

3、清华简《程甲》:“夫和氏之璧,桓公之环,既琢而碧,复莹以珠。”(《程甲》第58行)

4、清华简《郑文公问太伯》:“‘礼’,君之所履也;‘乐’,民之所受也。‘礼’得其所守,则‘乐’得其所象。”“礼”与“乐”的关系,正像“玉”与“丝”的关系一样。所以“和氏之璧”就用来象征“礼”;“卞和献宝”就变成了“卞和献玉”。(《郑文公开章》第127、148行)

5、上海博物馆馆藏战国楚帛书:“甲寅乙卯,极盛之会,天先见光,阴阳昭彰。三才五行,敷布无疆。庶类蕃育,功德显扬。河出图,洛出书,天地孔德。”“光”指日月星辰之光,也是“文”的意义之一,所以“见光”也就是“著文”。这句是说正月甲寅日到卯日,天气清明,日月星辰的光芒照耀大地,世间万物都开始滋生繁衍。(《楚帛书》第155—156行)

6、湖北荆州博物馆馆藏战国楚竹书:“惟春惟秋,惟冬惟夏,日月其迈,时乎九野。”“惟春惟秋”的“惟”字,显然表示时间副词的“唯”的意思,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文子·微明》第25—26行)

7、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西汉竹书《尚书·大禹谟》:“禹锡帝舜大诰。”“舜”字上所加的偏旁,一般表示声调变化,此处则是表示阳去声调,说明“舜”字应读作shùn。

以上材料中,只有《礼记·檀弓下》提到一种叫做“翡黻”的东西,但只是说“君子以翠黻显尊”,并未解释这种“翠”的颜色究竟是怎么回事。其他材料说的都是玉、石或帛之类的物质。可见“翠”字在战国秦汉时期的意思和现在差不多,指的是青绿色的玉石。

终子彦终子彦优质答主

题主应该把问题再写得详细一点,这样我就可以更好的作答了! 首先我认为这个战国时期的玉是泛指的,而非特指绿颜色的玉器。(当然我是猜想的) 因为“翠”字从“隹”“卒”声,“隹”就是鸟的意思吧; 又比如屈原的《离骚》里面就有提到“抚翠凤而相予”的描写,这里的“翠”也是绿的、青色的意思。 再来看看“翡” “翡”的解释为“赤羽之纹也”(王逸注《楚辞·离骚》),也就是红颜色的羽毛,红色的鸟(这里可能指的是红色的水禽,但不管如何,这都代表了红的颜色。) 现在来看,如果将这两个字分开来解释的话,那么它们代表的应当都是浅色的玉石和宝石,而与深色毫无关系。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下: 1.至少在春秋时期(西周到孔子时代)人们就已经会区分各种不同色彩的玉器(包括绿色,白色等) 2.绿色只是其中一种色彩,在当时甚至算不上特别重要的色彩,所以才会用两个颜色相近的字来表示它——绿。 另外顺便提一下,关于“玦”(jué)的解释历来有两种观点:

1.认为玦是指玉制或石制的圆形佩饰。这种观点的代表有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

2.认为玦是一种断了的环形佩饰。这种观点的代表是清代著名学者段玉裁所著《古文尚书故训传》。 我的意见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因为我在古文字中看到了许多“玦=环”的例子(如“决”字) 我之所以认为玦是断开的环而不是圆形的佩是因为古代有一种装饰品叫做“连环”,这是以环套环的装饰品,而这种形状的饰品到汉代还存在着而且至今在新疆地区还可以见到。 如果按照第一种解释,那么把两种含义相同的字拼在一起的意义就实在难以解释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