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翡翠能保值?
我们首先从历史中找寻答案,1974年一只“紫罗兰翡翠手镯”在台湾拍卖,成交价高达325万元新台币(人民币65万),换算成今天的货币价值约1080万元人民币!相当于北京一套房子的价格。 而在几年之后,同一只手镯再次出现于台湾的拍卖会上,当时中国大陆刚刚开始改革开放,民间对于金钱和物质并没有那么强烈的追求,更多的人对玉器并不了解,而台湾则不同,经济发达,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已经觉醒,一件好的玉器在台湾很受追捧。
当时这只“紫罗兰翡翠手镯”经过两次加价的激烈竞拍,终以2300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换算成今天的人民币价值超过6000万元人民币)! 这只手镯经历了三次拍卖,价格增长了20多倍,虽然中间有一定通货膨胀的因素在里面,但如此夸张的增幅不得不让人感叹:“玉”确实很值钱。 而另一件在新疆出土的“翡翠璧”经考证属于西汉时期的文物,价值更不可估量。这枚直径13厘米,厚0.3厘米的“翡翠璧”质地细腻,颜色翠绿,光泽明亮,造型规整,气韵灵动,为新疆地区所产的软玉(俗称“新疆玉”、“和田玉”),目前收藏于首都博物馆内。
当然,除了上述两件文物之外,还有其他数量的翡翠文物,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大中型博物馆中都有展出或收藏,不过大部分数量不多,尺寸也都很小,最大的一件要数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清代翡翠白菜”。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古代的“翡翠”价值很高,是贵族和皇族才配拥有的奢侈品,和普通百姓无缘。
时至今日,“翡翠”已经和古代完全不一样了,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大众消费的珠宝玉石。那在这种情况下,“买得起”和“买不起”之间已经没有明显分界线了,我们要判断“值不值”就只能从工艺、材质等方面去找答案了。 首先,我们来看“值不值”这个问题本身,它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我们对“值”的看法,不同的人对生活水平的预期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非常高,一点点差价在他们眼里都可能代表着品质的升降,这样的人自然会选择价格更高品质更好的产品;还有的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并不高,他们可能更在乎“物有所值”,这样的买家一般选择中庸的产品,价格太高他们会觉得不值得,甚至放弃购买,而价格太低他们也会产生怀疑,总觉得卖家赚了不应该赚的钱。
另一方面则是卖方的建议,一个好的销售会结合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水平给出合理的建议,让消费者对自己的需求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做出明智的选择。当然这些建议应该建立在公平交易的原则上,如果卖方故意抬高价格,或者恶意贬低对手,无论说的是多么冠冕堂皇,其初衷一定是为了骗取消费者钱财,这样的做法最终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