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民币补号?
“补”,意为补上去、弥补,引申为补充和代替的意思; “号”,即号码。 所谓“人民币补号”,指的是在货币流通的过程中,由于流通过的硬币或纸币被污损、刮擦等导致其编号残缺无法辨别的情形下,由相关责任人采用原票样重新雕刻,并加以印刷的特定编号的款项——这种因原票损毁而重新打印的备用编号,被称为“人民币补号”。
需要指出的是,“人民币补号”是一种特殊的印钞用料,它并非国家法定货币,而是一种价值含量有限的替代性支付工具。 迄今为止,我国共发行五套人民币(不包括已退出流通的第一套和第二套人民币)。其中,第一、二、四套人民币因使用时间较长(第一套人民币于1955年正式停止使用),又均为固定面值货币,不存在号码的问题,故而不存在“补号”一说。
第三套人民币于1980年开始发行,采用了“混花”工艺,也就是一套钞票中每种面额的钞票都有花色图案,且各冠字互不联排,这就使得每枚钞票都具有单独的编号,一旦流通难免会有损耗或瑕疵,因此就产生了“补号”。
第五套人民币于1999年开始印制,采用的数码防伪技术能够直观地体现序列号特征,即使遇到破损、刮擦等情形,也容易进行识别和鉴定,因此没有再出现“补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