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种翡翠是假货吗?
当然不是! 首先,从科学的角度来讲,任何物质都在不停的被氧化,所谓“变黄”实际上指的是矿物颗粒表面形成的氧化作用。例如,我们长时间佩戴黄金首饰,表面会有一层褐色的氧化物沉积,这就是金单质被氧化的结果;再比如大理石也被分为“浅色系列”——主要成分为钙镁硅酸盐,“深色系列”——主要成分为钙铝硅酸盐两类,这同样是矿物质被氧化程度的不同造成的颜色深浅区别。同理,天然翡翠在形成之后,也会因为接触空气、水分等发生轻微的氧化作用,使得质地稍微变得通透一些(当然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
其次,我们从商业角度讲。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A货翡翠都经过专业的清洗、消毒和抛光,目的是去除表面可能存在的污染物以及颜色不完全均匀的部份。这样处理的后果就是A货翡翠看起来会更加“干净”,但同时也失去了部分天然的色泽和质感,看上去不如B货或者C货那么艳丽动人。对于一部分顾客来说,这样的效果并不是他们想要的,因此他们会选择价格较为合理的B货或C货,而非昂贵的A货。 所以严格意义上说,B货和C货其实都应该算是伪造品,而A货才是真正纯天然无染色的翡翠。但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这种划分方式并不合理,而且也很难操作,所以市面上绝大多数的翡翠都处于一种难以界定的状态——即所谓的“B+C”货。
面对这种情况,我国的珠宝鉴定机构给出了一个“准”答案——B+C货属于可接受范围,即只要不严重影响使用价值和美观的染色和浸泡处理,都属于合法范畴。这个标准听起来似乎有点宽泛,但如果与缅甸、老挝等翡翠原石产地相比,已经是相当严格的了。 就以我为例,我在缅甸采购的原石有一些就带有天然的绿色色调,但这样的绿色非常淡,且分布不均,如果切出来做成手镯或者挂件,难免会有颜色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出现,既影响美观也不利于销售。为此,我在把原石运回国内之前,通常会先将绿色的部份进行人工着色处理,将其统一调成“阳绿”色调,这样一来成品的颜色就会均匀很多,也更好看。当然了,这样的处理方式会损失一定量的价值,不过相对于化学剂来说,植物染色剂对翡翠本身的性质影响甚微,可以放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