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云南生产翡翠?
云南之所以会产生翡翠,其原因在于该地区存在古太平洋的板块构造运动形成的断层,而导致大量翡翠矿床的形成和产出。 众所周知,翡翠是一种矿物宝石,主要成分为硅酸盐铝钠(NaAlSi2O6),化学稳定性好,是玉石中唯一带有颜色者,常呈透明至半透明状,具有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而判断一块玉石是否是翡翠的依据就在于其是否属于辉石类,因为其中含铬而被染成鲜艳的绿色。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翡翠产地都属于沉积岩或火山岩型翡翠矿床,在区域上多形成环带状分布,而这些矿产往往与超基性岩、花岗岩等侵入体关系密切[1]。
但令人意外的是,作为传统的翡翠产地之一的缅甸却并非这样。目前国际上发现的翡翠矿区大多数位于缅甸的孟拱(Mong)地区,该地区的翡翠原料多为原生矿,即地质历史时期由岩石的渗滤作用形成的,同时由于受到后期应力作用的改变导致发生褶皱并伴随有石英脉的发生,使翡翠变得质优色美。 然而就在最近,我国考古学者在云南发现了全新的翡翠产地——大理州南涧县宝山乡营盘村,经检测发现这里的翡翠原石属于超基性岩体风化后的残余产物,并且含有丰富的铬元素。
更为惊人地发现是在这些原石的表面及裂隙中均发现有浅绿色的翠色闪光,这说明这种新鲜的翡翠原石不仅质量佳且色率高,达到了“色质优良”的标准。这些原石体积较小,但质地细腻,折射率较高,且都具有绿色特征,故可作为玉料或者工艺品原料使用。
随着现代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往只能通过手工开采的翡翠矿床已经可以通过切割机进行大规模采集了;并且对于品质较差的翡翠原料还可以通过人工涂抹染料的方式使其变成色度较好、饱和度较高的“B+C”货,进一步增加其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