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出现皮线是什么?
“皮”,在行业外的人看来是个很玄乎的词语:老炮儿嘴里常常蹦出两个字——“跑皮”;赌石节目里,专家老师也常常叮嘱千万看“皮”等等。 总之,这个字在行内是公认的靠谱词汇。 但“皮”到底是什么呢? “皮”就是翡翠的外表皮,亦称翡翠外皮或翡翠壳(图1-图3)。
图中所示为自然光下的薄皮、厚皮及剥去皮后的表面特征。可见,所谓“皮”其实是指翡翠不同风化程度的表层。由于形成时间晚,厚度一般只有几毫米,甚至更薄,“皮”又常被称为“薄皮”或“表皮”。 而“皮”内的结构特征,由于能够较为充分地暴露于外部,较内部结构有更明显的变化。对于“皮”的研究有助于帮助我们认识翡翠内在的结构特点。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皮”是了解翡翠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那为什么要研究“皮”呢?
第一,绝大多数的翡翠原料都是带皮的,尤其是高档翡翠原料。如不仔细清洗,肉眼很难发现皮与肉的界限,很容易将翡翠表面的蜡质层或者包浆等误认为是玉石的“毛孔”,从而错过最佳的辨别时机。而一旦剥离了这层面具,翡翠的真实面目才会显露出来。 所以识破“面具”,洞悉“皮”的本质成为判断翡翠真假和品质高低的重要一环。
第二,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皮”的作用除了帮助识别真伪以外,还有一定的美化作用——通过抛光使“皮”变薄(图4)。薄的“皮”既保留了翡翠天然的纹理,又起到了美化效果。所以有些翡翠表面经过抛光后,会留下美丽的薄“皮”。 这层薄薄的“皮”并非附着的表面痕迹,而是由内到外生长的结果。它和“肉”以及“种”的关系密不可分。我们可以通过摩擦、加热等方法使其松动,并通过抛光进一步得到加强(图5-图6)。当然,这种效果是可遇不可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