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雕工分几种?
周越最佳答案
目前市场上的雕刻工艺大致有三种,分别是: 1、 花件原料的雕刻 2、 手镯心的雕刻
3、 挂件、戒面的雕刻 以上三种是翡翠成品的主要来源,不同种类的原材料,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细节是不一样的。当然最后展现出来的效果也是天差地别。接下来,我们就具体来聊一聊这三种常见工艺。
一、花件原料的雕刻 所谓的花件原材就是那些体积比较大但是又没必要做成手镯的原料,这种原料一般都会被做成各种雕件,如人物、山水、花鸟等等。 用花件原料雕刻其实是一个很考验雕刻师设计能力的活,因为体积较大,在设计的时候就需要有层次感和空间的划分,如果分割不好就很容易导致最后的作品脏、乱、繁。 当然,如果是个熟手的话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花件的原材一般都会有很漂亮的颜色或者飘花,这都是值得展示的部分,如何不露声色地把它们表现出来也是雕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之一。
二、手镯心的雕刻 手镯芯就是制作手镯剩下的部分,一般来说如果镯芯面积大于5平方毫米就会考虑做一件成品出来。 镯芯的制作工序跟花件的原材差不多,但是在细节的处理上会有区别。由于面积有限,所以在设计上就要尽量利用每一个空间,同时还要考虑到衔接的问题。
三、挂件、戒面的雕刻 这类雕刻一般都是对品质要求比较高,比如种水好色好并且干净的料子才会被选中用于雕刻。在设计上往往会最大化地显示它的优点,弱化缺点。
第一种是粗工。这种雕工比较粗糙,主要是为低档的翡翠服务的,其目的只是为了改变翡翠的外形,使低档翡翠能进入市场流通而已。因此,粗工翡翠的出成率很高。所谓出成率,指的是原石重量与成品重量的比值。出成率越高,说明翡翠材料在制作过程中被切割、磨削掉的越多。在质量、颜色、透明度、绺裂等诸方面都差的低档翡翠,采用粗工处理后的出成率有时可高达80%以上,这是低档翡翠能够进入市场的重要原因。如果用粗工来雕刻中高档的翡翠,那会大大降低翡翠的价值。因此,粗工翡翠的价格主要由原料本身的质量决定。相同质量的翡翠,其作品的价格高低只在10%~20%之内,相差不大。
第二种是细工。这是最合算的翡翠工艺。人们常形容这种翡翠活做得“不死不活”,说的是这种翡翠价值处于最佳状态。所谓“死”,是指出成率过低;“活”,指出成率过高。这种雕刻工艺在保证使翡翠成品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颜色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多地保留原料质量。因此,其价格也比较适中。人们在选购中高档以上水平的翡翠饰品时,最好选择这种工艺。
第三种是俏色巧工雕。这是最精彩绝伦的翡翠加工。这种工艺充分利用翡翠不同颜色的特点,雕刻出具有颜色变化的图案与造型,使翡翠的颜色、透明度与雕刻工艺达到极好的配合,产生出一种相得益彰的效果。因此,俏色巧工雕翡翠的出成率是这三种中最低的,但其价值却是最高的。我们平时在各种珠宝展或画报、资料上看到的优秀翡翠雕刻作品,大多是用这种工艺制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