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透好还是较好?
关于“透”,是翡翠行业里一个常见的概念,同时也是行业内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今天来跟大家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先给出我的结论——我主张“以透度为购买参考,但不一定非要买‘透’的翡翠”。 可能很多朋友会认为,翡翠的透明度越好(即越“透”),其价格也就越高。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例如同样是一支玻璃种满绿手镯,如果是素面无纹,那么它的价值就有可能比同一品种的雕花手镯要高,这就是由于表面“不透”所带来的增值效果了。所以,在选购翡翠时不能仅看“透”,还要观察其他方面的特征。
“透”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其中“透明”和“半透明”两个等级之间又有“透光”和“微透”的区别。而不同种水的翡翠,对光线的通透性表现也不一样。
1.玻璃种、冰种:这类种的翡翠非常透,像玻璃一样透明,可以看见底部的纹理。
2.糯种:比前两类种水稍差,有些带有果冻感或胶质感。
3.豆种:这是最常见的一类种水,像豆子一样,颗粒明显,透明度不佳。 除了种以外,影响光线是否能穿透翡翠的还有工艺的因素。比如一件首饰是光面的还是刻面的,是抛光好的还是没抛光的,这些都会让光线产生不同的变化。所以我一直建议大家,在购买翡翠时,不要只看“透”,多看看其他方面的特征。 对于行内有“十清十浓,十浓九透”的说法,意思是如果原料很清爽,那么做出的成品也很透。实际上真的如此吗? 举例来说,同样是冰种,有的人做出来的成品很清爽,有的人做出来的成就会出现偏灰、偏青色调,从而变得不清爽也不透。这是由于底色不同所导致的,而底色的成因又往往与杂质有关。所以,不是越“透”就代表质量越好。
当然啦,作为消费者的我们,肯定是以购买者的身份来讨论问题。所以在日常购买翡翠时,可以参考我这个“以透度为购买参考,但不一定要买‘透’的翡翠”的原则。不过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对于高端的消费群体来说,他们往往会追求极致,所以要向他们推荐“不透”的翡翠并不容易。 好啦~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