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斯在中国谁给谁?
泻药~ 关于这个“谁给”的问题,其实可以追溯到2013年,也就是克劳斯的老板——凯子基金会的创始人Kurt Schacht 接受《华尔街之狼》导演 Oliver Stone 的访谈。
当时,KKR已经完成了对克劳斯的收购,奥立弗·斯通询问了Kurt Schacht 关于投资中国的计划,KS回答了如下内容(有删减): “我们的目标并不只是中国。事实上我们并没有将精力集中于某个特定的市场。我们打算进行全球的投资,并认为这是我们的优势之一。
我们不会固守某一特定国家或地区。我们在美国也有投资项目。虽然目前看来中国经济增速最快,但我们并不是刻意而为之。 我们喜欢那些已经被充分开发并且能够产生现金流的资产。当这些资产被低估的时候,我们就买进它们。” 从当时的访谈来看,kkr并没有在一开始就制定了进入中国市场的策略。所谓“先找缺口,再补漏洞”,或许更符合他们的行事风格。
从时间线上来看,2013年底,kkr刚刚完成对克肖的收购,而中概股在美国股市一直表现不俗;加之当时中美双边投资者对于彼此的市场都更为看好,因此kkr采取全策略、多市场的投资逻辑自然顺理成章。 而到了2014年下半年,随着中概股的连续下跌和阿里巴巴集团的赴美IPO,这一策略似乎遇到了困境。
2015年初,ks又接受了彭博的专访,这次采访的时间地点选择在新加坡,可能有意回避中国市场。而在被问及为何进军新市场时,ks的回答显然更有策略性: “我们不是‘新兴市场’那种概念里提到的‘别人没吃肉,咱们去捡骨头’的那种投资人。如果我们要投亚洲企业的话,我们会优先选择日本的公司。但即便是日本公司,我们也必须找到值得投资的瑕疵,才有机会下手。”
从之前的全部回答上看,只有一句提到中国是作为投资者的KAZU的“一个重点”,说明中国确实是在ka仔的战略视野之中,而非之外。